<
111n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流浪金三角 > 第32章
    掸族没有过春节的习俗,但是金三角的汉人却把过年看得十分重要。“每逢佳节倍思亲”,士兵是军营的囚徒,国民党官兵都是从大陆逃出来的,因此思乡之情到处漫延,变成军营的瘟疫。总部宣布放假,从泰国请来华侨京剧团演出,又从仰光拉来一个马戏班子助兴。当地的华侨组织劳军,舞狮子龙灯放焰火。直到正月十五,中国农历称大年,过年气氛才到达高潮。在孟萨,汉人踩高跷、舞龙灯、放焰火、唱大戏,人人放假,户户欢乐,连值班军人也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这天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一队缅甸士兵强行闯入汉军防区。值勤哨兵警告无效,双方交火,互有伤亡。到了下午,大批气势汹汹的缅军出现了,他们兵分多路直扑萨尔温江渡口,抢占制高点,飞机也出动助战,对汉军阵地进行轰炸。在孟萨,突然飞临的飞机扔下几颗炸弹,猛烈的爆炸掀翻临时戏台,炸死几个业余演员和观众。麻痹大意的国民党汉人官兵这才如梦初醒,仓促应战。

    迟到的情报终于传来,缅甸政府精心策划了这次代号为“旱季风暴”的军事行动,他们利用汉人的传统节日发起进攻,并以重金雇来原英属印度国际军团参战,其兵力超过国民党残军数倍以上。

    战争再次爆发。

    第十一章“旱季风暴”

    1

    1998年我历尽艰辛,骑在一匹缅甸矮种马背上终于登上拉牛山口,这时我的胸中激荡着历史风云,但是心情却如同黑夜将临暗淡无光,因为我意识到将近五十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是一场不光彩的战争,就像1840年,英国人打赢那场罪恶的鸦片战争,他们的子孙能够以此自豪么?

    对于刚结束殖民统治仅数年的南亚小国缅甸来说,金三角等于事实上的独立,汉人军队的入侵日益成为国内局势动荡不宁的根源。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在报纸上撰文呼吁:“汉人军队已经严重威胁缅甸的国家独立和自由精神,并有重新引发国内战争和分裂的危险……他们占领大半个掸邦(金三角),征收税赋,参与走私鸦片、贩卖军火武器等等。他们的头子是李弥将军。种种迹象表明,某个西方大国在暗地里支持他,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我要指出的是,外国入侵者的存在不仅使缅甸主权受到侵害,而且鼓动那些从事分裂的民族主义分子向国家权威挑战。”

    一本伦敦出版的外交杂志披露:“缅甸政府默许国民党军队在其领土存在并经常骚扰邻国边境,这种暧昧态度激怒了北京共产党政府。北京政府多次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敦促仰光政府采取强硬立场,驱逐国民党军队直至完全解决中缅边境安全问题……”

    我认为西方观察家的判断是个错误。缅甸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作为友好邻邦,国民党残军占领金三角并将其作为反攻大陆的军事基地是不能被容忍的。问题在于,仰光政府决不是态度“暧昧”,不想把侵略者赶走,而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

    国家问题,归根结底是实力问题。实力不如人,正义也好,谴责也好,上街游行也好,统统不管用。上次围剿国民党残军,本该趁他们立足未稳,一举将其歼灭或者驱逐,没想到却大败而归。仰光政府为此痛下决心,紧缩经济,秣兵厉马,拨巨款购买西方武器,针对汉人军队有备而战。

    李弥在金三角扩张势力的活动引起仰光政府严重不安,他们担心汉人军队羽翼丰满,那时候谁也奈何他们不得。最新情报称,李弥派人煽动少数民族头领叛乱,联合对抗政府。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国中之国就是一个火药桶,必将引爆一连串危机。

    国民党军队一再窜犯中国边境,北京政府决不会坐视不管,仰光政府还担心,一旦另一方汉人军队越境清剿,吃亏的自然还是缅甸人。三百多年前,满清军队追击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从云南追进缅甸就不走了,这个历史教训使缅甸人牢记了几百年。大国打仗,小国遭殃。所以与其让别人来打,不如自己动手摘除这个心腹大患。

    拉牛山位于孟萨以西,扼萨尔温江东岸渡口,为兵家必争之地。将近五十年前,一场代号为“旱季风暴”的战争就在这里展开。双方投入兵力近十万人,是迄今为止金三角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事,可谓惊天地动鬼神。我在考察战役全过程,采访各方人士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是,战争造就了一个全盛的国民党帝国,同时也导致这个帝国的没落。

    2

    “旱季风暴”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缅方重金请来战争杀手——西方雇佣军。

    雇佣军当然都是职业军人,相当于职业打手,专以打仗为生。雇佣军制度起源于西方,盛行于十九世纪,西方人廉价雇佣殖民地人为自己打仗卖命。直到公元1999年北约野蛮空袭南斯拉夫,西方出兵干涉科索沃,在全世界摄像机镜头注视下,第一支打着英军旗号的多国部队率先踏上南斯拉夫领土。在宁静和开满野花的山谷里,在到处都是战争废墟的公路和城镇,人们惊讶地看到,这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没有金发碧眼,没有高大身材,他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小个子亚洲人。

    这就是专门替人卖命打仗的著名职业雇佣兵——“廓尔喀兵团”。

    廓尔喀人是生活在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尼泊尔部落民族,以擅长狩猎搏击著称。1851年英国征召廓尔喀人当兵,把他们派到世界各地为英国女皇打仗,这就是“廓尔喀雇佣军”的由来。来自世界屋脊的廓尔喀人天生具有职业士兵的优良素质:服从命令,忠于长官,吃苦耐劳,坚韧勇敢。关键在于,这些生活贫贱的亚洲人从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不像那些生活优越的欧洲人,野心勃勃又贪生怕死,所以在漫长的一个多世纪里,他们在战场上为自己赢得了“最佳雇佣兵”的民族殊荣。这里至少有两点需要加以特别说明,一是最佳“雇佣士兵”而非“雇佣军官”。说明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廓尔喀人在英军中地位低下,基本上不可能被提拔做军官,或者说他们更适合做士兵,因为他们是有色人种。史料记载,一百多年中,仅有一个天才的廓尔喀人破例当上少校军官,这是例外。

    另一点也很重要,同为士兵,廓尔喀人薪水比白人士兵低三分之二,真是价廉物美,说明西方人所具有的精明的商业头脑。问题是廓尔喀人对此并无怨言,因为他们的家乡喜玛拉雅山实在太贫穷,他们把为西方人当兵视为人生最好的出路。世界上以当兵为职业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廓尔喀人,另一个就是俄国顿河草原上的哥萨克人。

    英属印度国际军团指挥官丹尼尔上校是个性格冷酷目光阴沉的爱尔兰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同那个时代所有狂热的白人种族主义者一样,仇恨激进党人,仇恨殖民地独立,歧视有色人种。丹尼尔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因为二战后印缅独立,英国总督撤走,原本驻扎在印度的英属国际军团便陷入无人过问的困境。我个人认为打仗并不是军人的错,也不是丹尼尔热爱战争,而是职业军人和雇佣军离不开战争,因为离开战争他们就等于失业。战争造就英雄,军人打仗是为了争取和平,但是和平又抛弃这些英雄。英国人顾不上他们,印度政府管不了他们,要生存就得打仗。雇佣军无所谓为谁而战,打仗是他们的饭碗。

    这时缅甸人找上门来向他们许诺,如果打败或者消灭汉人军队,雇佣军将获得丰厚的回报,并可在金三角为他们提供一处长期营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打胜仗。对于前殖民主义分子丹尼尔来说,这是一次占领市场的大好机会,打胜这一仗,消灭国民党残军,就好比树立一个企业形象,将来东南亚各国政府有麻烦,都会出钱雇佣他们。局面一打开,不愁没有仗打,没有生意财源滚滚而来。

    应该说上校对国民党军队并不陌生,二战中他们曾是中印缅战场上并肩战斗的盟军。那时国民党军队名声不大好,装备落后,常常吃败仗,是英美盟军嘲笑和挖苦的对象。尤其是傲慢的英国人,虽然他们自己也被日本人打得一败涂地,溃不成军,连新加坡司令香港总督都当了日军俘虏,但是他们还是有一千条理由看不起落后的中国人。这些国民党残军,在大陆被共产党打得屁滚尿流,连立锥之地都没有,却跑到金三角来逞威风,缅甸政府居然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丹尼尔上校两撇上翘的山羊胡动了动,他嘴角叼着一支大号哈瓦那雪茄,当烟雾袅袅上升的时候,一丝鄙夷的冷笑波纹一样从嘴角展开来。

    国际军团编制为六个旧式步枪营,约八千人,由缅军负责提供空中掩护和炮火支援。他们是职业军人,训练有素,一律使用英制武器。廓尔喀士兵有尚武练功的传统,人人腰佩一柄闪亮长刀,一旦近战肉搏勇不可挡。

    雇佣军乘黑夜从东印度边境越过曼尼普尔河谷进入缅甸,然后登上等候在西线铁路上的闷罐运兵车。缅方提供情报说,汉人正在过他们传统的春节,这是一个发起闪击的天然良机,就像德国人闪击俄国,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一样。但是由于纪律松懈的缅军姗姗来迟,雇佣军的进攻被延迟到大年十五那一天才得以全面展开。

    3

    与此同时,另一路骁勇的克钦大军也兵临城下。

    克钦人生活在缅北(上缅甸)山区,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为同一族系。在缅甸,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为缅族人,他们生活在自然条件优越的缅甸平原(中、下缅甸),谷物丰富,鱼虾成群,是这片富饶国土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