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春日灿灿 > 春日灿灿 第89节
    这么直白,裴元卿不想懂也懂了,依旧是苏明迁爱慕沈‘昔’月。

    三人皱着眉头往下看,眉间的褶皱不自觉越皱越深。

    苏暮月……

    苏沐玥……

    苏悦枂……

    ……

    杳杳无语望爹:“……”我就一定要做你们爱情的结晶吗!

    自以为把心思藏得很好的苏明迁,一抬头就对上了三双乌溜溜的眼睛:“”小家伙们这都是什么眼神

    沈昔月及时从门外走进来,三个小家伙瞬间向她投去求助的目光。

    沈昔月愣了愣,不明所以的把写着名字的纸拿起来扫了几眼,然后两眼一抹黑。

    她面颊涨得通红,毫不犹豫地将这些名字都否了。

    她可不想以后每个听到女儿名字的人,都用暧昧的眼神看他们!

    苏明迁惨遭所有人反对,只好蔫巴巴地回去继续想名字。

    沈昔月这次勒令他必须好好想,不准再偷偷在里面藏她的名字。

    苏明迁闷在书房里,一连想了几天,全都苦思无果。

    这日,阳光正好,微风从窗口吹拂进来,夹着很淡淡的清香,外面传来杳杳轻快的欢笑声。

    苏明迁推开轩窗望出去,沈昔月正在院子里陪杳杳放风筝。

    沈昔月站在对面,高高举起手里的风筝,然后笑着放开手,微风拂起她的裙摆,她满目温柔的望着杳杳小小的身影。

    杳杳扯着风筝线飞快往前跑,微风吹起她耳边的发丝,她脸上的笑容干净而明媚,仿佛一个小蜜罐一样,让人一看就甜到了心窝里。

    一大一小立在熹微的晨光中,仿佛被朝阳镀上了一层淡淡的柔光,全无阴霾,静谧而美好。

    整个院子里都充斥着欢快的气息。

    苏明迁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不自觉愣愣看了许久。

    他走回作案前,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他为女儿取的名字——苏灿瑶。

    ‘瑶’为‘杳’的谐音,从此以后杳杳不止是杳无音讯的‘杳’,还是代表着美好、珍贵的‘瑶’。

    他希望她的女儿,能永远像灿烂的阳光一样明媚动人,活的无忧无虑。

    第48章

    夏初,丹阳城一如往常般热闹。

    宽阔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两名少女骑马而来,红衣少女一身骑装,腰后别着一根皮鞭,马尾高束,英姿飒爽,与她并辔而行的少女戴着幂篱,只隐约能看到她白嫩的下巴,勒着缰绳的双手雪肤娇嫩,一身青萝裙,裙裾飞扬。

    骄阳正好,两旁的路人忍不住朝她们看过去。

    书生刘子煦拿着几本书从书铺里走出来,低头翻阅着,头也不抬的往前走。

    两名少女打马穿过坊门,眼看着前面的白衣书生就要撞到坊门立柱上,青萝裙的少女侧过头朝他喊了一声:“小书生,看路!”

    刘子煦听到少女清甜的声音,怔愣着抬起头。

    随着少女转身的动作,幂篱轻轻拂起,少女的面庞若隐若现,鼻梁挺翘,唇色樱红,脸颊饱满水嫩,回头望过来时,眼波流转,一双灵动的杏眸好像会说话。

    刘子煦及时停住脚步,未来得及道谢,少女已经驾马而去。

    马蹄翻飞,溅起一路尘埃。

    刘子煦抻着脖子看她,心头蓦然一悸,砰砰跳动起来。

    阳光倾泻而下,前方的两名少女已经驾马远去,一路有说有笑,神采飞扬,一个英气,一个甜美。

    匆匆一瞥,令书生像丟了魂一般,不知道为什么青萝裙少女的那一眼就直接看到了他的心里去。

    旁边的台阶上坐着几个老人家,看着少女离去的方向小声感叹着。

    “年轻真好啊,那两个小姑娘是谁”

    “丹阳城里会骑马的姑娘不多,恐怕也就是那二位了。”

    “哪二位呀”

    “红衣裳那位想来是秦老的孙女,总是随身带着皮鞭,青萝裙那位应该是咱们县令的女儿,也是秦老唯一的亲传弟子。”

    “咱们苏县令可是位好官啊,自从他上任之后,咱们丹阳城治安都好了不少,听说最近快要升迁了。”

    “谁知道呢,不过苏县令如果能升官那可是大好事。”

    “苏县令唯一的弱点就是他这女儿,听说他宠女如宝,既不用女儿学女戒,也不让女儿学女红,简直没有规矩,刚才苏小姐骑的那匹枣红马,就是苏县令去隔壁县公干时千里迢迢给她牵回来的,就因为她说她要给她的马取名叫小红,苏县令就到处给她找合适的枣红马。”

    “这姑娘也厉害,小小年纪就开了间卖画的铺子,好像叫画春堂,就在城东头。”

    “画春堂里的画,好像有很多都是穷书生放在那里寄卖的,苏小姐不指望着那间铺子挣钱,就是想帮一帮同样喜欢作画、读书的人。”

    “听说画春堂里还卖纸,特别便宜,贫苦书生们都喜欢跑去那里买纸,苏小姐根本就不靠这个挣钱。”

    “苏家都是好人,前年大旱,庄稼产量太少,大家都吃不上饭了,苏家在城门口搭了棚子,施了十天粥呢。”

    “这你可得说清楚,是苏家三房都是好人,大房和二房的人刻薄着呢。”

    ……

    书生没听到几位老人家的谈话,一路失魂落魄的回了青山书院,脑子里都是少女昳丽的容貌。

    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春心萌动,可惜他连那姑娘的名讳都没来得及问,他心中懊恼又遗憾的想,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了。

    刘子煦走进书院大门,摒除杂乱的思绪,挺起胸膛,拿着书阔步往里走,免得师长们看到他萎靡不振的样子会训斥他,师长们说过,在青山书院里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把最好的精神面貌用来学习。

    这里是官学,坐落在一座青山上,书院因此而得名,书生来自丹阳城十里外的一个小村落,为了读书,今年年初才来了此地,对这里还不甚熟悉。

    他一路走进学舍,看到同窗苏景毓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封信,正看得津津有味。

    他屋子里还站着几名同窗,似乎正在探讨学问。

    刘子煦在窗前驻足,忍不住露出羡慕的神色。

    苏景毓是书院里唯一的解元,很得尊长们重视,明年就要参加春闱了,听说他启蒙晚,却学习刻苦,渐渐后来居上,尊长经常把他的经历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引以为鉴,勤能补拙。

    刘子煦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像苏景毓一样名列前茅。

    屋子里,苏景毓垂目看着手里的信,嘴角止不住上扬。

    信是他妹妹写的,先关心了一下他的身体,然后在信里夸了他一番,又在信里夸了自己一番,结尾处表示你最厉害之处就是有我这样厉害的妹妹,中心思想是让他回家的时候记得给她带糖人。

    蒋文笙他们几个在旁边探讨学问,正探讨的热火朝天,半晌争论不出结果,想询问他的意见,一转头就见他手里拿着家信,边笑边看。

    蒋文笙见他这副表情就明白了,了然于胸问:“又是你妹的来信”

    苏景毓‘嗯’了声,抖着手里的信,露出十分烦恼的表情,“这丫头没大没小的,说以后天凉的时候我如果再不知道加衣裳,她就搬到书院外面租间屋子住,天天盯着我。”

    几个同窗幽幽瞅了他一眼:“……”

    又开始了是吧。

    有个同窗不明白情况,接话道:“你妹妹这是关心你呢,谁让你上个月着凉病了一场。”

    苏景毓嘴角上扬,露出一副‘都怪妹妹太爱我’的表情,矜持地‘嗯’了一声。

    同窗继续感慨,“你这妹妹真不错,还知道写信来疼哥哥,我家妹妹连我回家都懒得看我一眼。”

    苏景毓嘴角上扬的弧度更大。

    然后这位同窗就足足听苏景毓夸了他妹妹一刻钟,“……”原来你是这样的苏景毓吗平时别人夸你的时候,你不是都很谦虚吗

    苏景毓说完,意犹未尽的抬头看向那位同窗。

    那位同窗愣了愣,不明所以的跟他对视,见他半天没有把目光移开,以后的看了看其他人,才猛然反应过来,赶紧拍了拍手道:“你妹妹真是太好了,人美心善,关心兄长,世间少有这样好的妹妹,着实是羡煞旁人。”

    苏景毓满意的把目光收了回来,又冷淡而矜持的‘嗯’了一声。

    其他人:“……”

    蒋文笙抖着肩膀笑的停不下来,缓了缓,才拍着苏景毓的肩膀问:“杳杳是不是快及笄了”

    苏景毓眼睛一横,“杳杳是你叫的吗”

    蒋文笙啧了一声,捏着鼻子说:“令妹!令妹行了吧”

    苏景毓满意了,拿起桌案上的书看了起来,“你可以走了。”

    “……”蒋文笙没好气的在他肩膀上捶了一下,“你还没回答我呢,究竟是哪一天我听说你娘请了我祖母做赞者,我也想跟去凑个热闹。”

    他是蒋知府的孙子,跟苏景毓年龄相当,已经做了几年同窗,彼此相熟的很。

    苏景毓翻过一页书,“三日后是家妹的及笄礼,我和卿弟已经跟尊长请好了假,我们这些重要的人去就可以了,你就不用过去了。”

    “……”蒋文笙气得牙痒痒,本来只想凑个热闹,这次还非去不可了!

    不就是妹妹么,说不定他过几年也会有!不知道爹娘愿不愿意生

    几个同窗搭着肩膀,哄笑着走了出去。

    他们从苏景毓屋里出来,迎面撞见裴元卿从长廊尽头走来,手里也拿着一封家书。

    几个同窗脚步一顿,面面相觑,毫不犹豫的选择转头狂奔。

    差不多的炫耀,他们坚决不要听第二次!

    行了行了知道你们有个妹妹了还不行么!

    裴元卿接到信后就迫不及待的拆开,正边走边看,根本就没留意到前面的同窗。

    苏灿瑶给他的这封信里没有字,只有她画的画,每幅画都很小,画的很简单,内容却一看就懂,有沈昔月拧苏明迁耳朵的,有秦世忠吃饭硌到牙龇牙咧嘴的,还有苏昶和沈懿一起打太极拳的,最后一张是小姑娘一个人坐在秋千上。

    裴元卿目光落在最后一张画上,手指轻轻摩挲了一下画里小姑娘的面庞,知道这幅画代表她想他们了。

    小姑娘渐渐长大,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再像小时候那么直接,学会了婉约含蓄,但思念了、开心了依旧都会告诉他们。

    从三年前开始,外公就让他和苏景毓到书院里读书,每隔一段时间去见外公一次,禀报一下学习进度就行。

    外公说他们的水平已经足够扎实了,现在要多跟同窗师长探讨交流,写出的文章才能更有见解,尤其是策论,想要再往上提升单靠背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够了,所以去书院读书对他们而言更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