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科举使我富贵荣华 > 科举使我富贵荣华 第54节
    左灿只觉得胸口一堵,一口气没喘上来,脸上涨红,一双眼睛几乎要鼓出来。他一路上想得有多美好,此刻就有多狼狈,多难受。

    左灿此刻几乎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想要狠狠的甩袖离开,但多年为官经验,让他知道凡事不可妄下判断,不可过早做出决定。此事未必没有转圜的余地,他且再看看吧。遂,他勉强说道:“本官一路赶来,风尘仆仆,先去休息一番。”

    沈佑立刻就笑着给左灿安排住宿了。

    而左灿却是让沈佑不用亲自送,继续忙自己的事情,让下人带路就好。而左灿一回了房,立刻就写信回京,询问此事了。此事若是为真,那处理沈佑就棘手了。若是为假,那他处理起沈佑来,定然是不会有丝毫手软的。

    而另一边那左灿走后,两个木匠还战战兢兢的,感觉那位大人走的时候,身上阴气森森的。

    “无事,你们下去研究水车吧,争取早日将水车研制出来。”

    两个木匠如蒙大赦,当即就下去忙活了。相比于这些弯弯绕绕,利弊取舍,他们还是喜欢做简单的木工活,好好的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

    两个木匠下去后,沈佑则是坐在书桌后,单手撑着额头,在思索。水泥和玻璃的方子,他的确是已经寄去了京城,但并不是给惠帝,而是给张青,他还没办法直接呈给惠帝,但给张青,他也是放心的。

    免不了的,他也将卷入这些纷争当中了。

    与其被动卷入,到时候做殃及池鱼的鱼,他还不如主动出击,先掌握主动权。

    沈佑的一双眼眸里面闪现出星光。

    第85章

    那么大的一块肥肉, 左灿看见了,如何能够忍住不吃,遂虽然听到沈佑说已经将方子献给皇上了,他还是留了个心眼。一个小小的县令罢了, 哪里就有那通天的本事了, 还能将方子献给皇上, 这会不会是对方打的幌子, 就为了让自己打消夺走方子的心。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遂左灿就写信进了京, 让人帮忙查探。而他本人呢, 则是就住下了,等一切有了结果再做定夺。

    反正他人都来了, 可不能白跑一趟。

    人住下了,左灿也没别的事情可做, 就是四处走动,到处看看, 然后越发觉得像是进了聚宝盆一样。这个沈佑可真是了不得, 也不知道那脑袋怎么长得,随便拿一点东西出来, 都能震惊天下。他看到了那绚丽的布匹, 还有再生产各种花布, 那些图案都是他没见过的, 但怎么看怎么有韵味。越是看,左灿越是想要占为己有,人越发不想走了。

    他心下打算着, 这沈佑就算真的将东西给献上去了, 总不可能全部都献上去吧。大的捞不着, 拿一点小的总可以吧。他算是看出来了,这元安县处处都是难得一见的东西。六七年前,他也来过元安县,那个时候的元安县,他如今脑海里面还有一些印象,那就是个破破烂烂的地方,当时住在县城里面的百姓也过得不富裕,走在街上,看到身上穿的衣服麻布的还不少,有的甚至打补丁。但如今却是不一样了,这里的人身上穿的衣服都很好看,一个个面色红润,眼神明亮,看着就生机勃勃的。

    这沈佑的确是个人才,可惜非他一类,如若有机会还是除去为好。否则一旦养成,怕是会给自己以及紫衣侯府带来麻烦。

    左灿就这样在县衙住了下来,也不用沈佑招待,他自己四处溜达。

    而沈佑这边也是忙得很,一堆事情等着处理,杂交水稻的研究一直进行着,那里水车的研究也在实验中。还有修路,修码头,这些也要开始安排起来。他每日忙得不可开交,还真的是没有功夫招待那左灿。那左灿的风评可不好,最是会找借口和理由盘剥百姓,收刮民脂民膏之辈的。所以,沈佑也不耐烦应付他。

    至于说对方可能会将这里一些新进的东西给拿走,那也没事。这些研制出来,他本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加轻松的好日子的,一开始就打算分享给大家的。而那左灿要是偷偷拿走,他就会公布天下。一个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哪里还会稀罕,哪里还能是秘密。这个左灿注定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在元安县里面待了半个月,京城那边也传来了消息,沈佑确实跟当今圣上递了好些稀罕东西。每一个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当今圣上可是时常称赞不已的。沈佑在元安县怕是呆不久了,不日就要升迁回去了。

    得到这个消息,左灿只觉得心口拔凉拔凉的。越是在元安县待着,他就越是舍不得,那么多好东西,看得到沾不得,可不得让他心里火烧火燎的难受。但,他也打听出来了,沈佑的靠山是张青。张青那个老家伙,可是个硬骨头,就算是如日中天的司马首辅都不敢随便去惹他,毕竟人家硬骨头豁得出去,啥事都可能做出来,一般人都不敢去硬碰硬。

    遂,连司马首辅都不敢轻易得罪的人,他左灿一个紫衣侯府庶子也不敢去惹。左灿只能眼不见心烦,开心的来闹心的走了。而对于沈佑的考核,他还不能写得太差,毕竟那是当今圣上都交口称赞的人,他要是写得太差,到时候引得上面派钦差下来调查。沈佑是不怕的,但他左灿怕啊。他手上可是不干净,身为庶子,且是个边缘庶子,是分不到多少家产的。但平日里面花钱的地方那么多,送年礼节礼,还有上下打点,花钱如流水。可他没钱啊,没钱能怎么办,只能去捞啊。所以为了捞钱,他在任期间可没少干事情,不说民怨沸腾,但是身上肯定是不干净的,一查一个准,根本经不起查的。

    遂,人虽然走了,但走之前,左灿还是在沈佑面前好好刷了一波存在感,说了不少好话。反正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如果不惹来沈佑的怀疑,何乐而不为。

    左灿走了,沈佑还是松了一口气的。毕竟那么个一看不是个好人的人一直杵在县衙里,他哪里能舒坦。尤其是他后院里面就有着大秘密,杂交水稻的研究,这个可是他花费了最多心血和精力的,可容不得马虎。要是因为左灿有什么闪失的话,他生撕了左灿的心都有。如今这个碍眼的家伙走了,沈佑才算是舒服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改变这个地方,让这里的人更好的生活。

    沈佑确实没说谎,他每发明一个东西,在当地实验一番后,确认不错了就会寄到京城。一来让旁人不敢染指。二来,则是为推广到全国去。好东西自然是要分享出去的,他可不想要独占,靠着这些牟取暴利。至于说银钱的话,够花就好了,否则再多的银钱,也只是堆在那里的死物罢了。

    惠帝本就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一心就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收到沈佑寄的东西和方子,立刻就让下面的人去实验了,然后也着手,找了信任的人迅速推广到全国。一时间,整个国家都轰动了,这些都是什么神仙东西。

    自此再不用那个看不清楚人影的铜镜了,二是那清晰得将人看得清清楚楚的玻璃镜了。玻璃果然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做窗户,让房间窗明几净,不像原来都是糊窗纸,容易破,经常要补,而且透光性也不够好。但这个玻璃就不用了,不要太好用哦,看着就好看得紧。而且,这样的好东西,他还不贵,瞬间风靡了全国。

    在自己的领土内,自然是尽量惠及百姓了。而卖给其他国家,那自然是可劲的捞钱了。

    就这样,原本空虚的国库,慢慢的有了收入,不再入不敷出了。惠帝很是高兴,当即下了旨意,要招沈佑回京,给他升官。

    虽然很是不符合规矩,毕竟沈佑在任才一年,但谁让沈佑有这样大的功劳,破格提拔也是情有可原。如今天下百姓谁不认识沈佑,这个改变了很多人生活的人。

    圣旨到了元安县的时候,沈佑正在后院里面看杂交水稻呢。

    杂家水稻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培养,到了如今可以进入初步试验阶段了。

    “大人,这水稻产量当真增加了三成。”

    院子里面的一亩地,被分批分块种了很多水稻,每一块小区域上面都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各种数据,一块区域一块区域进行比对,立刻可以看出其中一块区域比正常的水稻增产三成。这可是不得了,增长的这些粮食,得多养活多少人啊。一年实验的时间就能增长这么多,如果再根据大人的办法实验几年了,到那个时候,粮食又能增长多少?简直不敢想,想就觉得心潮澎湃,呼吸困难。

    “嗯,不错,这批的种子先拿出来。在郊区找一块田地试种,看如何。剩下的一些种子继续进行试验。”

    几个种植水稻的庄稼汉连连点头,眼眶里面忍不住湿润了一些。他们激动啊,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参与研究水稻增产,这可真是福及百姓,惠及万世的好事啊。而他何其有幸,竟然能够遇到沈佑这样的好官。真的是好官,有人有冤屈,他都会认认真真查案,尽心尽力的给老百姓一个公道。不像他听说过的官员,只会欺压百姓,都说官字两个口,没钱别进来。谁人受了冤屈,不都是能忍就忍了。都不会想到去县衙伸冤,不然冤屈没得到伸张,还要将家底掏空了。但如今却是不一样了,谁不知道元安县县令是个青天大老爷,为人刚直不阿,不管你是富商还是家里有背景,只要犯了事,就是谁来说话求情贿赂都不好使,他都要给你审得明明白白,还人一个公道,给这世道一个太平清静。

    几个庄稼汉正在收拾水稻呢,那边就见管家匆匆忙忙跑进来,脸上满是慌乱惊吓,眼睛里面却都是激动,“大人,大人。”

    素来沉稳的管家此刻却是跑进来,头发都乱了几分。

    沈佑此刻也站在地里呢,手上脚上都是泥,听到动静,转过头来,就看到管家一副激动不已的模样,笑道:“怎么了?”

    管家立刻兴奋惊喜道:“大人,有圣旨。”

    恩,这可是大事,宣旨可是要请香案,整个县衙跪拜接旨的。沈佑当即也不敢耽搁,快速的和几个庄稼汉交代了几句,自己就去梳洗换衣裳了,这边则是和管家快速交代几句,让其做好安排。

    第86章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兹元安县县令沈佑在任期间,德才兼备,治理有方, 泽被苍生, ……即诏入京, 加封京城府尹, 钦此。”

    竟然是嘉奖升官的圣旨, 沈佑心头一动, 但身上动作却是未停, 利落的接旨谢恩,给颁发“圣旨的太监塞红包, 让管家安排落脚。

    那太监翘着兰花指,笑眯眯道:“沈大人当真是年轻有为, 年纪轻轻就得陛下看重,前途无量啊。”

    沈佑当即谦虚道:“哪里, 哪里, 都是陛下厚爱了。”

    那公公道:“怎么会是谬赞呢?陛下时常夸赞沈大人您呢,沈大人您当真是少年英才, 足智多谋, 奇思妙想, 递上的那些方子如今可是惠及整个天下, 让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而朝廷的国库也得到了充盈。现在无论是朝堂上下都夸赞您呢,百姓也念着您的好, 如今陛下说要升您的官职, 都无人反对呢, 大人您这一去以后就是平步青云了。”

    这公公这样卖力夸赞沈佑也是有道理的,沈佑如今已经在惠帝那边挂了名号,背后又有张青作靠山,那张青就是为沈佑递方子的人,而沈佑自己又有能力,新科状元郎出身,毫无背景的乡野小子,当初能被那长乐郡主看上,看来确实有几分不一样的。如今凭借着自己发明的那玻璃跟水泥这两个东风,他是要扶摇直上,直上九天,鹏程万里的,这般公公自然是好好的捧着,说不定以后哪里就有用得着的地方呢。

    这边寒暄完,公公就跟着管家下去安顿了。

    而沈佑却是捧着圣旨回了书房,他需要静一静,也需要好好想一想。

    他并不想入京城入那权力的中心。他一年前才从哪地方安然归来,在这里过得有滋有味,极安逸舒适,一点也不想再去京城。而且,随着圣旨去了京城,他怕以后会被动的不得不参与那些党派斗争之中,毕竟不是你不想别人就会不予理会你的。

    他想做的只是尽自己所能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里才是他的天空,而他这一年在这边也过的很好,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不用顾虑太多,而且看着这边的百姓,因为自己的努力生活一点一点的变好,他非常满足。

    只是都说君无戏言,如今惠帝已经下了圣旨,他若不去的话,是否会有欺君之罪,这可大可小,他自己也许可以不怕,但他还有家人,家中还有娘亲和几位姐姐,还有外公一家人,若是被连累,他后悔莫及。

    这古代可不像是现代那般平等自由,这是个封建社会,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这般沈佑却是拿不定主意了,他不想自己家人受到自己的牵连,却也不想违背本心去入那权力中心。

    这般沈佑颇多纠结,最后决定还是试探一下,所以当即写信。一封写给张青,一封信写给惠帝,都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自己想要在这里多担任几年。这里熟悉的风土人情能够给予他丰富的灵感,让他发明更多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而主要的就是,他的杂交水稻已经研究出了一点眉目,已经增产三成,他决定再接再厉,努力做出那最理想的能够增长一倍甚至是两倍三倍的水稻稻种来,让国家再无饥饿,百姓都能够过上饱腹的日子。

    沈佑将两封信写好折好,就将写给张青的那封信立刻吩咐下面的人用最快的速度飞鸽传书,尽快传给给张青。而剩下的一封他打算让来传旨的公公帮忙转为递给惠帝。

    那公公会住下,也是因为在等沈佑收拾一番,随自己入京。而沈佑却在午饭后找到了那位公公,面露为难之色,恳切道:“本官在这元安县中,诸多事情,却一时抽不开身,还需要安顿打理一番,毕竟这边好些事情都是在下牵头做主的,一旦这般仓促离开,怕是有许多麻烦,所以本官还需在此多逗留一段时日,等一切安排妥当了,在入京给陛下谢罪,还望公公代为回禀。”

    那公公听了也觉得在情在理,而且沈佑很是不一般,是惠帝如今看重的人才。兴许惠帝就给对方这个恩典了,所以公公听后,就点头说一定会如实跟跟惠帝禀报的,然后就趁着天色还早要赶路离开了。

    沈佑当即让管家将准备好的特产送上,也亲自给送到了城外。送走了传旨的公公,沈佑面上有几分愁色,但很快就淡化了,算了,想那么多做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且行且看吧。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且看后面发展如何。再说了,现在多想,担忧再多,也只是徒增烦恼罢了。自我开解一番,心中愁绪瞬间淡去了,担忧烦恼也被沈佑给丢到了角落里,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的。这首先第一件就是将杂交水稻第一批试验出来的杂交水稻种上。

    于是,沈佑带着几个庄户以及衙门里的人去了郊外走访查看,看各处农田的土壤湿度水分,看看哪里更适合培养这杂交水稻。

    如今沈佑可是很出名的,往常有案子沈佑都是公开审理,百姓可在外面围观,而平常修路,装窗户各种事务,沈佑虽然不亲自上场,但也都会亲自在旁边督促检查,所以好些百姓都是见过沈佑本人的。因此沈佑一到田边地头,被人这一看,一下子就给认出来了。

    周围的农户们看到,顿时都激动莫名,也热情异常,沈佑可是个好官,百姓也非常的爱戴他,大家看到他顿时奔走相告,也小心翼翼的靠近。

    沈佑看了,就笑着和乡亲们打招呼,大家顿时更加欢喜了。大家也就放开了一些,小心翼翼的和沈佑打着招呼。

    沈佑点了点头,然后就说自己还有事情,先忙,待会有空再和乡亲们聊聊。

    看到淳朴老实憨厚,身上都是劳苦痕迹的乡亲们,沈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他只是一味自己埋头苦干,没有去倾听,去交流。他得安排出时间,听听各方的声音,才知道自己哪里还需要改进的,才能做得更好。

    第87章

    沈佑在元安县城周边的几个村落郊区都走了一遍, 终于选定了比较合适的一块地方来种植这杂交水稻,自然这些稻田都是有主的,他就找了其主人进行商议。愿意按照当年的稻田正常的出息补偿于人家,那几家人家听到不用出力也能有相应的粮食补偿, 自然是愿意的, 这样他们还省出了时间, 可以进城里打工, 赚一些银钱贴补家用, 这样的好事简直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呢。

    早就往京城里的, 而他也终于能够去洗洗好。

    而且提出这要求的是沈佑,那几家人家自然是再放心不过了, 这可是青天大老爷,素来都是为民伸张正义, 也不过在任才一年就为这番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所以他一开口, 几家人也即放心的就这般将事情说定了, 而沈佑带来的几个庄户也会在这村子里住下,跟进这块稻田。

    这件事情定下之后, 沈佑就又开始着手到改良交通的事情上了, 水泥发明出来之后, 他已经铺了一些路, 像是县城里面的街道都铺好了,郊区外也有一些主干的官道也铺了,但还是有很多没有铺。遂沈佑决定好好规范一番, 把能铺的都铺上。以及一些偏僻的地方, 他也打算走访一下, 看看那些深山里是否还有村落,尽量将交通打开,能修路开路,就帮着修路开路,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否则交通不便利,很难富裕起来。

    沈佑,当初将方子献上去的时候,惠帝自然是让相关的部门负责这件事,但是也不会限制沈佑自己这边制作贩卖赚钱,毕竟是人家研究上来的方子,没得让人自己还不能制作的,那就寒了人心了,以后谁还为他卖命。所以元安县城里也有专门的水泥厂和玻璃厂,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的。沈佑因此并不缺钱,所以说要改造完善交通,自然是尽心尽力,不用在乎银钱的问题,可以可劲的根据沈佑的心意来造。

    沈佑招来了大量的民工,当然是给工钱的,就此开始了对整个云安县以及辖下的各村路进行改造,遂水一条条的水泥路蜿蜒而生,各处山上能开路的也开路,这般花费了小半年的时间,整个元安县更是大不同了,不论去哪里都极为方便。

    既然路已经修通了,沈佑遂又进一步决定开始建造码头,修通水路了。

    当然这个其间惠帝收到了沈佑的信后,也作了回复,他很欣赏沈佑的这方对百姓的情怀,虽允了他的请求,允许其继续留任元安县县令,让他好好研究杂交水稻,若需要任何帮助,可直接向上递话,他定会与他各种便利。

    也是如此,所以沈佑在元安县内大动干戈,到处修路开路,这样大的动静也再没有人敢过来指手划脚或者瞎掺和了,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

    而这边水水路的修建也很是顺利,各处码头也修了起来。既然水路陆路都修通了,沈佑遂召集了几个人,拿着地图开始要修建客运站,也就是交通中转站。

    他决定组建一个官方的车队和船队,进行定点定时的运输,彻底盘活这个交通枢纽,当然他也不会断了其他人的赚钱门路,所以如果以往做运输生意的那些人,若是愿意并入官方的话也是可以的,这般还是大部分的人愿意并入的,以后有了官府做保障,生意也更好做,也算是领了半个铁饭碗,这般各路车站都如火如荼的开始建了起来。

    不过一月的功夫就都建好了,因此,百姓要坐车都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车站,等着就是了,这极大地方便了各处百姓的生活。

    而因为各种赚钱的营生,沈佑不缺钱,所以对车站进行了一半的补贴,所以收费也极为低廉,这番百姓出门可是大大的方便的,因为交通的改善,人流的盘活,各处经济也变得异常活跃起来,到处都是各种集市,夜市。整个元安县一片欣欣向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元安县城的百姓幸福度极高,只觉得日子当真是有奔头,越过越好了。

    这般就到了秋季的时候,稻谷丰收的季节,也是杂交水稻验收成果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沈佑也极为激动。

    在到了秋季的时候,沈佑就开始等着了,等着杂交水稻的丰收,等着验收成果了。

    当负责看守杂交水稻的庄户过来禀报说,杂交水稻的那部分田地已经到了收割的时候,沈佑当即大喜,放下手中的事务,立刻带着衙门里的人驱车前往那杂交水稻的地方。

    这样大的阵仗顿时引起了周围好人的关注,村民们也纷纷围绕了过来观看热闹,这要是其他的官员,百姓们自是怕得很,不敢靠近,但是沈佑那就不一样了。沈佑素来亲和,没有丝毫官架子,待百姓极为和善,又时常下乡走访,查看百姓们的生活状况,对于特别贫苦的也会给予慰问,帮忙改善生活。也因此,沈佑最近还在想着要办一个扶贫的部门,专门负责这些事宜。当然,这个等杂交水稻这边的事情结束之后,再来细细考虑,细细周详。

    而此下沈佑则是开始让人开始收割稻子了,看着那金灿灿的稻谷,沈佑心下油然生出一股极喜悦的心情,他也拿了一个镰刀,也下到地里开始收割。

    这是丰收的喜悦,让人不由自主的高兴。

    而周围的百姓也是看得高兴,竟连自己田地里的活都不顾了,他们早已经注意这块稻田很久了,实在是这块稻田长势尤其好,那稻谷会非常饱满,沉甸甸的。看着就比旁边的任何一个稻田的产量还要高,但具体能高多少,还要看这称出来之后的产量了,所以此刻都在旁边看着热闹,看着他们动了,那些村民们想了想,也回家拿了镰刀下到地里帮忙收割。

    这么多的下到稻田里帮忙,那块稻田里看去跟下饺子一般,到处都是人帮忙,不过几个时辰稻谷就割完了,割完了也还不到中午呢,沈佑顿时一挥手,大家顿时就又开始干了起来,晾晒脱粒,称重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大家干的热火朝天,最后产量出来,周围的人都惊呆了,这竟然足足高了三成,这可了不得,要是能多三成,这对有的家庭来说,还能再多养活两口人。若是有这样的产量,那好多人都能吃饱了,不用每到青黄交接的时候,就全家勒紧裤腰带,少吃一些扛着了。多了这三成,就能吃饱饭了。围观着的村民,其中有好些老人,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热泪盈眶了。这产量要是稳定的话,老百姓可就能吃饱饭了,再也不用饿肚子了。这个县令大人,莫不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他们这些穷苦的老百姓的吧,否则怎么那样厉害呢。

    对于这些人心中的波动,沈佑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所知道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罢了。

    沈佑对这个也算满意了,那么这次产出来的粮食自然是继续作为稻种了,这次可以覆盖一个村子了。

    这边忙完了,沈佑回去,却没有休息。坐在书房里,顿时觉得腰酸背痛,果然没怎么干体力活,那下太过喜悦,全程参与了收割稻谷,原来心情兴奋高兴的没有觉得什么,这会儿却是觉得哪都疼,尤其是手腕,简直酸软的不行。

    此刻最想做的自然是好好的洗个热水澡,再找人给揉捏,睡个好觉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