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成流放文对照组 > 穿成流放文对照组 第51节
    柳彦祯道:“任辛,切苍术。”

    任辛应下,仔仔细细开始切。楚笙立在一旁无所事事,便看他切,越看楚笙眉头皱得越紧,他刀工真差。

    楚笙道:“我来。”

    任辛还记得她徒手抓蛇,有些怵她,乖乖地让开,心底却不大服气,没走开,看楚笙切。

    楚笙手稳刀更稳,片片薄如蝉翼,任辛目瞪口呆,趁楚笙切完一块拿另一块时,他拿了一片起来,对着敞开的大门看,它薄得透光了!

    柳彦祯瞥了他们一眼,见任辛闲下来,便让他去准备草木灰。任辛抱着一个干燥的桶,掏空了庖屋的灶蹚灰。

    半下午,云皎回来了两趟,和柳彦祯确认所需布料材质,来去匆匆,萧朔有心让她停下喝杯热茶,都没机会说出口。

    料子确定下来,需得有人先打版,会女工的镇民才能照着做。张婶找来的人十之八九都不识字,云皎和她们描述,她们也是一脸茫然。

    云皎想,要不她亲身上阵做一个,虽然她女工差,防毒面具里缝的滤毒层还被柳彦祯嫌弃,但好歹先缝一个做为参考。

    海伯在旁听了许久,见云皎一脸苦恼撸着袖子自己上时,海伯犹疑道:“我听懂了,我试一试?”

    云皎脑海中浮现上午所见海伯穿针引线的画面,云皎让开位置,剪刀递给海伯。

    海伯拿着剪刀,咔擦咔擦剪出云皎所说的形状,他抬头观察云皎的脸型,剪刀剪掉些边子,而后收边缝合,一套动作干脆利落又细致,看得云皎睁圆了眼。

    海伯还有这手艺,她是万万没想到。

    萧朔凑过来看了几眼,又默默退开,这门手艺他不行。

    作者有话说:

    二合一,晚安

    面罩就是口罩哈,只是换了个名字,囊括的大一点o(≧v≦)o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啾啾啾啾啾咪~

    第43章

    海伯穿针引线, 很快将面罩封边,面罩有三层,缝完后形成两个夹层,可以往里填充东西。是以封边只封了三边, 剩下一边敞开, 只将边缘毛线收了收。

    面罩在他手中初现雏形, 其中最主要遮蔽口鼻的长方部分已经缝制完毕,他又剪了四段等长的细绳,分别固定在长方四角。

    收针剪线,海伯将缝制出来的面罩递给云皎。

    看着海伯粗糙的手指捏着细细的绣花针灵活的穿刺布料,云皎已是目瞪口呆, 没想到成品竟然也不错, 针脚细密,比一旁张婶找来手巧的缝制药囊镇民还要好上许多。

    云皎拿着面罩翻来覆去检查, 纱布不多,面罩制作没全用纱布,纱布只做为最里一层的打底,外面两层用得是挑了又挑,软透气的苎麻布。

    苎麻布虽不似纱布好用, 但已是她们能挑出最好的,接近于纱布的布料。

    面罩四角有细绳,可以系在脑后, 将面罩固定在脸上,遮挡口鼻, 云皎反手抬到脑后, 摸索着将其系上。

    “我帮你。”萧朔从旁走来, 他帮忙搬药材, 柳彦祯没唤他,他便空闲下来。

    面罩很大,即使海伯已比照云皎的脸型做了裁剪,但罩在云皎脸上依旧大了许多,她闻声看向萧朔,面罩上方,明亮清透的眼中映出萧朔的模样。

    云皎嗯了声,点点头,萧朔便走到她身后,轻柔地系上细绳,许是怕云皎不舒服,没用力系紧,系松松垮垮的,云皎不松手就掉。

    云皎:“…………”

    云皎将面罩中间摁在鼻峰,两侧顺脸颊往耳后按,再让萧朔用力系紧,着重发了用力两个字的音。

    纱布和苎麻布都是透气的材质,三层罩在脸上,呼吸顺畅不受影响。云皎多戴了一会,没觉得难受,才取下来。

    任辛搬来的草木灰就在一旁,云皎拿调羹舀着,将其填入面罩最外的夹层之中,做最简单的装料面罩。填至一半,云皎顿了下,将其推平,手捏着夹层开口处,贴在口鼻外,尝试呼吸。

    因填充草木灰过多,面罩没有支撑紧贴着口鼻,呼吸并不顺畅,不能久戴。而且,填充其内的草木灰会因走动而坠至最下方,厚厚一层堆叠在下巴处,并不能做到有效防护。

    云皎眉头微蹙,将填充其内的草木灰倒了出来,她翻过面罩夹层,将沾在苎麻上的草木灰拍打下来,有一部分黏在上面,拍不下来,云皎微顿,放下面罩去拿了一个敞口陶土碗来。

    云皎舀了五调羹草木灰倒入其中,又慢慢舀水往内添加,估摸着比例调配。她一边调配搅拌,一边请海伯按着面罩的大小,剪几块能放入夹层中的布片。

    海伯应下,捏着剪刀咔擦咔擦剪了几下,云皎要的布片就出来了。

    草木灰水已经调配妥当,云皎拿一片浸入其中,将其浸润翻面,完全浸透后,捞出绞干,因着是急用,云皎燃了一个小熏笼,将其盖在熏笼上烘干。

    布片小,干得极快,云皎见干得差不多了,便将其塞入面罩夹层中,再戴脸上,浸渍处理的比填充处理的要好上许多,不会影响呼吸。

    唯一的不好,便是防护和吸附瘴毒的效用没有填充的好。

    但这也好解决,一片不行,便多填几片在夹层中,两片三片四片,总能比得上装料面罩。

    云皎将做好的面罩拿给柳彦祯过目,简易版的面罩对比防毒面具少了一个似猪拱嘴般的滤毒罐,柳彦祯戴着试了试,口鼻到底是被东西贴着,不似防毒面具舒适,但效用已经足够。

    柳彦祯点头,云皎便让众人照海伯做的面罩一样缝制,但因着换成了浸渍填芯,原本做的三层面罩做出修改,只做两层,夹层也由二变为一。

    有了样品,即便又做出改动,众人也能明白要如何裁剪缝制,手脚麻利的忙活起来,裁布的裁布,缝制的缝制,热火朝天忙活起来,海伯在一旁监工指导。

    云皎搬了个大盆来,按试出的比例加入草木灰和水,调配完成后将填入面罩当内芯的布料浸入其中,拿一根粗木棍挑动翻面,令其完全浸润。

    云皎搅动的同时,抬起眼眸,目光所及处的人都在忙活。

    柳彦祯负责制作药囊,他已经准备好要填充的药材。手巧的镇民缝制好巴掌大小的小布袋,他便拿过来往其中填充药材,系好堆放在一旁。

    他那边缝制的有六人,小布袋方正简单,她们缝得很快。往其内填充药材的只有柳彦祯和任辛,不紧不慢,倒也刚刚好。

    楚笙在切药,无论什么要切的药材在她手中,都能变成薄如蝉翼的药片,云皎不由多留意了几眼,切药她是练过的,但她不能保证自己切得和楚笙一般。

    楚笙是真的手稳刀狠。

    旁边书案一角,许留年正在翻阅书籍,不时提笔写下什么,还要拨两下算盘。

    萧朔站在许留年身后,垂眸看着他,面上一丝神情也无,云皎看着萧朔,莫名想到了早已抛到脑后的一个词,教导主任。

    云皎被自己突然冒出的念头震了一下,还未移开视线,萧朔就已敏锐地察觉到她的注视,抬眸看向她,萧朔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云皎就是能从他面无表情的脸上读出他想说的话——有事?

    云皎垂下眼,看着盆内黑黢黢的草木灰,以及浸渍得差不多的布料,云皎捏起一角揉捏查看,见已经完全浸润好,撸起袖子捞出拧干,在后院廊下支了一根长竹竿,将其晾上去阴干。

    下午在许府便已经耗去了小半日,找可用做面罩的合适布料又耗去些时间,准备好一切后忙活到现在,天色已经暗了。

    下雨天黑得早,外面灰蒙蒙的,屋里已经看不大清楚,云皎点燃铺子内仅有的三盏油灯,让镇民忙活完最后的收尾工作,就赶快回去。镇子外冒雨抢春种的男人回来,她们要回去做饭。

    送走她们,铺子里边只剩下柳彦祯师徒,许留年海伯,以及云皎三人,共七人。

    柳彦祯和任辛清点装好的药囊,有一百二十三个。云皎也数了数缝制好的面罩,面罩少,只有三十三个,远远不够。

    许留年手里拿着一张纸,在烛火下同众人道:“去年疫疬后,十一月中旬我做了一次人口清查,镇内一百八十九户,一千三百二十三人,此后害疫疬遗症,以及没熬过寒冬去世的人累计有一百二十八人,现镇□□计一千一百九十五人。”

    他声音沉重,众人的心也跟着沉下去,镇民是他们现已制作好的药囊数量的十倍,是面罩数量的三十六倍之多,她们任重而道远。

    索性还有时间,他们还能做更多。

    天色愈发暗了,雨停了,但天穹黑沉沉的,似在酝酿一场暴雨,他们不再逗留,各自回家。

    从柳彦祯药铺里提走一个灯笼,云皎三人穿过镇子,往山上走。

    萧朔提着灯笼走在前,云皎走中间,后面跟着楚笙。云皎体力比不得他们两人,她卡在中间,连带着楚笙也慢了下来,萧朔放慢脚步,等她们跟上。

    楚笙伸出手同云皎道:“我牵你走。”

    云皎握住她的手,换楚笙走在前,有楚笙拉她一把,爬山轻松许多。

    萧朔默了一瞬,他就不该克制,白白错失良机。

    他们已爬至半山腰,再往上走没多久,就到家了。

    庖屋里亮着灯,云皎和楚笙走入其中,却没瞧见林妙娘,只有小可坐在小凳上,自己捧着小碗拿着调羹在吃薯根,见她们两人进来,欢喜地叫阿姐阿姐。

    她最初还分楚笙是她最喜欢的阿姐,云皎是她喜欢的大姐姐,后来叫着叫着,不知从何时起,都唤作阿姐了。

    “阿娘呢?”楚笙问。

    “阿娘!”小可指向庖屋后门,而后低头舀软烂的薯根吃,吃一口,满足的眯起眼。

    楚笙走向庖屋后门连通的后院,那里是取水的地方,楚笙走过去,就见对着水缸发愁。

    林妙娘听见动静,回头道:“回来了?”

    楚笙嗯了声,走近看林妙娘发愁的水缸,缸里的水混浊不已。

    林妙娘懊恼道:“都怪我,午后疲懒,陪小可睡了一阵,没注意这水变得污浊,等要煮饭了来瞧,整缸水都浑了……”

    云皎站在门口,“林姨,去我屋后打水罢。”她后院也引了水,有水缸。

    “我去看了,水也是浑的。”林妙娘叹气,就连萧朔屋后院子她都去瞧了,水也是浑的,水不能用怎么煮饭吃,总不能不吃。

    云皎道:“林姨,咱们吃烤薯根吧?”

    薯根和云皎见过的红薯有些像,形状更细长,也更甜,烤来吃味道应该不错。

    林妙娘以往在京城十指不沾阳春水,做饭经验到底是少,学会一个菜往往几顿都只做那一个菜,她的食谱并不丰盛,林妙娘闻言顿了下,烤薯根……和烤土豆应当差不错,她道:“行,我去拿。”

    薯根沾着泥土,水缸里水浑了不能煮饭,但洗薯根还能用上。

    水缸里的水都是从山中引来,她们三户连在一起,引水处大概率也在一起,昨夜和白天淅淅沥沥下来那么久的雨,雨水冲刷泥土,水变得混浊也属正常。

    云皎舀出两桶水静置,待水中泥土沉淀了,可以烧水洗漱。

    林妙娘提来薯根,三人一起洗,云皎数了一下,林妙娘拿了八个来,一人吃两个是够了,还有多的,但楚笙的食量以及萧朔的食量……他们吃两个肯定不够。

    云皎和林妙娘说了一声,进屋去拿,云皎估摸着,至少得拿四个才够。

    放薯根的是个箩筐,在放薯根的箩筐旁,云皎看到了当初萧朔编的尖底篓子,篓子靠在墙边,云皎扒拉了一看,里头放着土豆。

    土豆!云皎眼睛微亮,当时她说剩下的土豆要留种,之后就一直留着没再吃,她都忘记还有土豆了。

    春来万物生,土豆都冒芽了,镇民正在抢春种,可以将土豆也种下。

    萧朔从门外走进来,云皎眼睛含笑,朝他招了招手,萧朔脚步一转走向她。

    云皎笑眯眯道:“萧大哥,我们把土豆种了吧?”

    “好。”萧朔颔首,明天就种。

    楚笙站在后门处,“云皎,薯根。”

    “来了。”

    云皎拿上四根薯根,朝后门走去,一边走还不忘和萧朔道:“萧大哥,晚上吃烤薯根,你快生火。”

    萧朔坐到灶蹚前,生了火。没一会,云皎三人抱着洗干净的薯根走进来,萧朔接过薯根,将其窝在火边烤。

    烤薯根要等一阵,云皎坐了一会,估摸着桶里的水泥土沉底了,起身去看了看,端来一盆倒入锅中,借着烤薯根的热度,顺便将水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