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智囊 全TXT > 第224章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衄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不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王命使者送信给赵威后向她请安。书信尚未取出来,赵威后就问使者:“今年田地的收成如何?人民生活是否都好?大王的身体是否康健?”

    使者很不高兴地说:“我奉王命前来向王后请安,王后不先问大王近况,却先问农地的收成和百姓的生活,把大王的事放在最后,这不是有些尊卑颠倒吗?”

    赵威后说:“话不是这么说的。假使田地收成不好,百姓就不能安居乐业;国家没有百姓,又怎会有君王呢?如果先问君王事,那才真是舍本逐末呢。”

    接着赵威后又问:“齐国有位叫锺离子的处士,他目前的生活还好吧?他这个人是不管自己有没有饭吃,都想办法给他人饭吃;不管自己有没有衣服穿,都想办法给他人衣服穿。这样一个辅佐大王养民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拔擢他?还有,业阳子这个人也好吗?他同情失去丈夫的女人和失去妻子的鳏夫,抚恤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常常帮助穷困的人,以弥补他们生活上的不足,这也是个辅佐大王养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也不拔擢他?还有,北宫的女婴儿子(人名)好吗,她放弃自己婚姻的幸福,将珠花首饰搁在一旁,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可说是一位贤慧的女子,可做为天下万民的表率,为什么到今天还没让她进宫呢?如果朝延不重视前面这二位贤臣和一位贤女,那齐王又如何能以王者姿态统治万民呢?于陵(地名)的子仲还活着吗,这个人上不能尽忠于王,下不能治理室家,中不能结交诸侯,只知道驱使百姓做些无益的事,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把他杀了呢?”

    910、刘娥

    【原文】

    刘聪妻刘氏,名娥,甚有宠于聪。既册后,诏起皇鸟仪殿以居娥。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将斩之,娥私敕左右停刑,手疏上,略曰:“廷尉之言,关国大政,忠臣岂为身哉?陛下不唯不纳,而又欲诛之,陛下此怒,由妾而起;廷尉之祸,由妾而招,人怨国怨,咎皆归妾;拒谏戮忠,唯妾之故,自古败亡之辙,未有不因于妇人者也。妾每览古事,忿忿忘食,何意今日妾自为之,后人视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复何面目仰侍巾栉,请归死此堂,以塞陛下色荒之过。”聪览毕,谓群下曰:“朕愧元达矣。”因手娥表,示元达曰:“外辅如公,内辅如娥,朕复何忧?”

    [议]

    姜后、樊姬、徐惠妃一流。

    【译文】

    刘聪(五胡十六国前赵人,刘肃第四子,字玄明,晋永嘉年自立为帝)的妻子叫做刘娥,刘聪对她宠爱有加。册立为皇后后,下为她建造皇鸟仪殿。廷尉(官名,掌刑狱)陈元达上书劝谏,言辞激切,刘聪大为震怒,下令斩陈元达。

    刘后听说这件事,秘密敕令左右停止行刑,亲笔写了奏章说:“廷尉的话,关系着国家兴亡、百姓福祉。忠臣进言时,哪里会先想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呢?想不到陛下不仅不采纳他的忠言,反而要诛杀他。陛下的怒气是因臣妾而起,廷尉遭到杀害是由臣妾招致,如此一来,天下的罪过都集中在臣妾身上;陛下拒绝进谏,杀害忠良都是因为臣妾的关系。自古以来国家的败亡,往往由于妇人所引起,臣妾每见史册所记,常常难过得吃不下饭。没想到今天自己却做出这种事,那么后人看臣妾,不是如同今日臣妾看古人吗,臣妾还有什么脸面来服侍陛下,请求在这堂下赐臣妾一死,以防止陛下贪慕美色的过失。”

    刘聪看了奏章,对群臣说:“朕实在愧对元达。”他又把刘氏的表章拿给陈远达看,说:“朕外有像贤卿这样的大臣辅佐,内有像刘后这样的贤妻辅佐,还有什么事情好忧虑的呢?”

    [议译]

    姜后(周宣王之后,有贤德)、樊姬(春秋楚庄王夫人)、徐惠妃(唐朝人,八岁就能写文章,太宗召为才人)等都是和刘氏同样的贤德的人。

    911、李邦彦母

    【原文】

    李太宰邦彦父曾为银工。或以为诮,邦彦羞之,归告其母。母曰:“宰相家出银工,乃可羞耳;银工家出宰相,此美事,何羞焉?”

    [评]

    狄武襄不肯祖梁公,我圣祖不肯祖文公,皆此义。

    【译文】

    宋朝人李邦彦(字士美)的父亲曾是银矿场的采石工人。有人用李父的职业讥讽李邦彦,李邦彦觉得自己在人前无法抬头,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说:“宰相家的人曾沦落为矿工,的确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矿工出身的父亲,家中出了个当宰相的儿子,却是件非常光彩的事,有什么好丢脸不敢见人的呢?”

    [冯评译文]

    宋朝的狄青,明朝的太祖不肯轻易认祖归宗,也都是和李邦彦有同样的想法。

    912、唐肃宗公主

    【原文】

    肃宗宴于宫中,女优弄假戏,有绿衣秉简为参军者。天宝末,番将阿布思伏法,其妻配掖庭,善为优,因隶乐工,遂令为参军之戏。公主谏曰:“禁中妓女不少,何须此人?使阿布思真逆人耶,其妻亦同刑人,不合近至尊之座;若果冤横,又岂忍使其妻与群优杂处,为笑谑之具哉?妾虽至愚,深以为不可。”上亦悯恻,遂罢戏而免阿布思之妻,由是咸重公主。公主,即柳晟母也。

    【译文】

    唐肃宗在宫中欢宴群臣,宴中有女艺人表演助兴,其中有一段是穿着绿衣手持简牌,模仿参将打扮的表演。天宝末年,番将阿布恩获罪被杀,他的妻子被发配宫廷充当艺人,肃宗命她反串表演参军。

    公主劝阻说:“宫中女乐已经够多了,不差这名女子。再说,如果阿布恩真是叛将,他的妻子也该视为受刑人,按律不能接近皇上身边;如果阿布恩是含冤横死,皇上又怎么忍心让他的妻子与其他艺人杂处,成为别人娱兴助乐的工具呢?臣妹虽然愚笨,但仍认为皇上要慎重。”

    肃宗听了,不由得同情起阿布恩的妻子,于是下令取消演出,另外也赦免阿布恩妻子。从此对公主也更加敬重。这位公主,就是柳晟(柳敏六世孙)的母亲。

    913、房景伯母

    【原文】

    房景伯为清河太守。有民母讼子不孝,景伯母崔氏曰:“民未知礼,何足深责?”召其母,与之对榻共食,使其子侍立堂下,观景伯供食。未旬日,悔过求还,崔曰:“此虽面惭,其心未也,且置之。”凡二旬余,其子叩头出血,母涕泣乞还,然后听之,卒以孝闻。

    [评]

    此即张翼德示马孟起以礼之智。

    【译文】

    后魏人房景伯(字长军)为清河太守时,有位民妇呈递状纸控诉儿子不孝。房景伯的母亲崔氏说:“百姓们没有知识,怎么忍心苛责呢?”于是召来民妇母子,与民妇同榻共食,要民妇儿子在一旁观看房景伯平日是如何侍奉母亲。不到十天,民妇的儿子便表示悔过,要求与母亲一同回家,崔氏说:“这个孩子虽然面有惭愧的神色,但心中并没有真正的悔改,暂时再留他们一段时间。”过了二十多天,民妇的儿子向房景伯不断磕头,甚至额头都磕出血来,非常地悔过,民妇也哭着要求回家。后来,民妇的儿子果然成为一位远近知名的孝子

    [冯评译文]

    这就是张飞提醒马超对刘备要以事君之礼的智计。

    914、柳仲郢婢

    【原文】

    唐仆射柳仲郢镇郪城,有婢失意,于成都鬻之。刺史盖巨源,西川大将,累典支郡,居苦竹溪。女侩以婢导至,巨源赏其技巧。他日巨源窗窥通衢,有鬻绫罗者,召之就宅,于束缣内选择,边幅舒卷,第其厚薄,酬酢可否。时婢侍左,失声而仆,似中风。[边批:诈。]命扶之去,都无言语,但令还女侩家。翌日而瘳,诘其所苦,青衣曰:“某虽贱人,曾为仆射婢,死则死矣,安能事卖绫绢牙郎乎?”蜀都闻之,皆嗟叹。

    [评议]

    此婢胸中志气殆不可测,愧杀王濬冲一輩人。

    【译文】

    唐朝刑部尚书柳仲郢出任郧城令时,在成都卖了一个和家人处不来的婢女。刺史盖巨源以西川大将军的身份开拓边疆,当他驻守苦竹溪期间,一家佣工介绍所把这婢女介绍给他。盖巨源很欣赏这名婢女心灵手巧。

    一天,盖巨源从窗内往街上看,无意中看到一个卖绫罗绸缎的商贩,于是唤进宅里准备买一些。他将所有布匹都摊开来,然后薄薄厚厚,好好坏坏挑个没完。那时这婢女也站在旁边,突然叫了一声便倒地不起,好像中风一般不醒人事。于是盖巨源就叫人把她抬回原来那家介绍所。

    第二天婢女病愈,人们问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回答说:“我虽是个出身卑贱的女婢,但毕竟还曾经服侍过尚书,我宁可死,也不愿给那种俗不可耐的人当婢女,如果我不倒地装病,他又怎肯辞退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