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 我和渣爹争天下 > 我和渣爹争天下 第116节
    秋叶就问:“看我弟弟是你受了吩咐,还是想自己看看?”

    大狗子叔叔微微一笑:“你爹让我看他,我自己也想看他一眼。毕竟他从出生到现在如此坎坷,怪不容易的。”

    秋叶拍着怀里的女儿:“既然叔叔说他不容易,不如把他带走吧,跟着我到底名不正言不顺,让他到他爹那里怎么说也是应该的。”

    大狗子叔叔可没有收到命令把孩子带回去,一副为难的样子。

    “你要是疼你弟弟还是养着他吧,无论如何你这里只有你闺女和他两个小孩子。怎么都不少你弟弟一口吃的,将来跟着你,也是个清闲尊贵的小公子。但是我把他带回去你爹那里,那么多男孩女孩,他又没有娘,到时候受了委屈都说不出来。”说到这里这位叔叔一副忧愁的的样子叹了一口气。

    秋叶根本就没有问其他人,对那一些自己以前没见过的弟弟妹妹也不关心。

    “叔叔什么时候走?不是侄女赶您,而是马上就要降雪了,一旦到时候大雪封路您不好走,并且江上结冰了也不好过。”

    “在这里徘徊几日,看过你和你弟弟之后就走。”大狗子叔叔这个时候迫切的想要和秋叶拉近关系:“在这里待的时间不久,有件事想跟你说一声,我想回老家一趟,给祖上扫墓,出去了这几年了,每每想起祖宗坟茔还在这里,总是忍不住责怪自己不孝。”

    秋叶表示许可:“这是人之常情,叔叔没必要如此责怪自己。这几年虽然你们不在,我每年都打发人回去,给好几家扫过墓添过土。不止你们家,石家那边也常常照管。咱们忽然之间哪怕有诸多的不愉快,那些去世的老人家在我小的时候也是照顾过我的。是是非非我都记着呢,回去你也跟我石磨叔他们说放心吧。”

    “挺好的。”

    总体上来说,这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秋叶原本的打算是跟来使说几句话就行了,没想到这位大狗子叔叔是各种话题都能找得出来,冷场倒是不至于,但是聊的话题都是浅尝辄止,没有往深里面聊。

    最终等到林荣出来之后,秋叶设宴招待大狗子叔叔。

    这次明显就是私宴,秋叶和林荣陪着大狗子叔叔一起上桌,中间林荣意思意思的喝了两杯酒,随后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女儿身上,等到屋子里女儿哭了一声,他立即扔下筷子转到后面看孩子去了,直到吃完饭就再没有出来,摆明了对公事私事都不插手。

    林荣回去看孩子,屋子里面儿人少了很多,加上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大狗子叔叔的话题明显多了起来。

    而且是针对秋叶不太在乎的弟弟妹妹们。

    “鹏振......你见过吗?”

    秋叶一笑:“我哪里见过?以前听都没听说过。”

    “是隔壁尹庄的,和咱们村离的很近,他娘扎花的手艺好,赶集的时候带着绣花的手帕鞋子去集上卖,你应该见过。”

    秋叶印象里是有这个人,七八岁的时候,秋叶和朱大姐背着山上的桃子和家里的鸡蛋去集市上卖,听朱大姐说过这个女人,这女人的丈夫听说是和人打架死了,靠手艺挣钱养家,她那个儿子比自己小一两岁的样子,听说因为这个孩子来历不明还被她婆婆带着嫂子弟媳们从家里赶出来了。

    集市上遇见的次数还不止是一次两次,朱大姐自己笨手笨脚,但是很早就想攒钱给秋叶买一件绣花的衣裳,对于朱大姐来说,这种衣服就是奢侈品啊,富贵是不会给她一个子儿的,母女两卖东西的钱老太太全拿了,私房钱也攒了,但是根本买不起。

    买不起当然学着自己做啊,朱大姐不止一次的和这个女人套近乎,想偷师学艺,总是被人家翻白眼嫌弃,语言上挖苦讽刺,当年秋叶还以为是不想搭理朱大姐这个偷学的家伙,没想到啊,事儿还在富贵身上。当年挖苦朱大姐的时候多少带点争风吃醋的意思了。

    秋叶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原来是她啊,是见过,还说过话呢。我小时候就听过风言风语,说这个女人不正派,儿子爹不知道是哪个杀千刀不要脸的,原来是巫马家的啊,这么说咱们镇上,那些说不清亲爹是谁的小崽子们都是富贵的儿女?”

    “不可能,顶多十几个罢了,哪有全部。不说当年了,就说鹏振,这孩子的师傅是江南的大儒,和教我的不是同一个。那大儒的名声好,你爹特意请他来教鹏振,他们说鹏振这孩子很聪明。我瞧着这孩子也确实聪明,但是有一点儿,心眼儿不大。我来的时候,他私下找到我,你猜他怎么说的?”

    “怎么说?”

    “说让我来看看冬风,哄着冬风回去。不过你爹亲口说的不让接冬风回去,他不是不知道,这不是让我违背你爹的命令吗?一副哥哥卫弟弟打算,还对着我掉了几滴眼泪,这小子,别看年纪不大,心眼不少。现在已经忌惮弟弟们了,对我我和你石磨石磙叔叔,两面三刀,装作不懂事儿,可是每次都想坑我们。”

    秋叶听明白了,这小子和富贵是果然是亲生父子啊,一脉相传的不要脸且心眼多。

    就是秋叶一直闹不清楚大狗子叔叔为什么把这件事跟自己说?在大狗子叔叔自己没有露出目的之前,秋叶就当是听笑话。

    秋叶也不忌讳,直接问了:“既然长子不行......自古以来立嫡立长立贤立爱,长子不行,嫡子不在他身边,就是回去也如浮萍一般,接下来就是有本事的和招他喜欢的,他喜欢哪个儿子?”

    “他成亲的时候,接回去的那个小子你见过吧,年纪不大,当初何夫人还没走的时候,对这孩子接到身边教养过一段时间,就是年纪小,这孩子倒是聪明伶俐,心眼儿也正,我们几个是非常喜欢。要说疼爱,我瞧着你爹也没特别疼爱的儿子,大家差不多都是一碗水端平吧。”

    “哦,原来这样。我那个弟弟受过夫人的教养,这就是半个嫡子啊。”

    “是这个道理。”

    “要我说,你们应该听我爹的,我爹的年纪还不算大,将来的事谁都说不准。所以你们还是什么都别沾啊。”

    “侄女,你这才是肺腑之言呢,来,叔叔敬你一杯。”

    把大狗子叔叔送走,秋叶真的不知道这位到底是什么目的,说投诚吧,这也不像。给自己送情报吧,这种事只要派人去江南稍一打听就知道了,算不得多么机密的事情。

    难道真的是侃大山?

    还是想要试探自己的态度?

    秋叶想了一圈,没想明白,把这件事抛一边不再提了。

    没想到第二天,大狗子叔叔又来了。

    “怪我怪我,昨天光顾着喝酒了,要紧的事没跟你说。这次来的时候,你爹特意让我来跟你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儿?”秋叶的心提起来了,难道这是要暴露目的了?

    “修史,修周史,从周武王到周幽王之间的史书。”

    “修这个干嘛?”这是什么目的?和昨天的话有关联吗?

    最后秋叶就听到了让自己目瞪口呆的计划。

    富贵也不是没听进去东渠先生的意见,只是纷纷扰扰的东周实在是太过精彩。而《左传》又非常严谨,流传又非常广,所以想在东周搞事有点太难。

    于是富贵把眼光放到了西周,在西周还没有礼崩乐坏,诸侯之间出格的事还比较少,他打算用虢这个封号给巫马家的祖宗建国。

    为什么用这个“虢”呢,因为当时不止一个虢国,差不多是两个虢国同时存在,且都是小国,方便他鱼目混珠。

    来找秋叶商量,就是让秋叶也出面认下这种事,就算是秋叶不承认也行,到时候不反对就可以了。不要让人家求证到秋叶面前的时候,秋叶一口否决了。

    大狗子叔叔对这种事也非常在乎,“一概细节,你爹都准备好了,你看看这记录,咱们祖宗也是随同武王伐纣,事后,因军功封伯,为虢伯......你一定要记住,别记错了。”

    文王姬昌的两个弟弟的封国是虢啊!再说了,你是多大的功劳啊?居然是伯!

    秋叶捂住脸,觉得没脸见人。

    大狗子叔叔还在说话:“咱们是姚姓,这一点也要记住,姚姓巫马氏......”

    秋叶尴尬的恨不得用脚趾抠出来一个皇宫。

    看到叔叔手里那张纸上还密密麻麻的记了很多要点。秋叶就不得不自己拿来看:“算了,这让我自己看吧。”感觉被大狗子叔叔读出来,自己就像是被公开处刑一样。

    秋叶低头一看,不敢再看第二眼。

    这就过分了哈,居然从第一代祖宗黄帝时期就记下来,这上面这些人名都是怎么编纂出来的?!

    秋叶赶快把纸塞给大狗子叔叔:“快拿走,我眼睛疼。”

    苍天啊,这家族史闪瞎我狗眼了!!!

    作者有话说:

    有时间建议大家去读《东周列国志》,那真是精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前提条件是要对一些历史有了解,而且看到那么多人物,脑子不晕,能迅速的找出是哪个诸侯国的,祖上是谁,祖上因为什么事儿和人家结怨导致产生什么后果。比如郑国和卫国,郑庄公克段于鄢这个故事,就导致卫国和郑国过不去,卫国攻打郑国在很多年里,很多代卫国国君眼里,都是正治正确的一件事。如果看到卫国又攻打郑国了,大部分还是因为当年破事儿没过去,不打不痛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说法也不全面,反驳我的都是看过的了解的。)

    第160章 闲事 六

    好不容易把大狗的叔叔给应付走了, 秋叶就觉得自己脑仁疼,就感觉用脑过度了一样,这比自己干一天的活看一天的折子更觉得累人。

    就在秋叶整个人散发的一种秃废气质瘫在座椅上的时候, 林荣抱着女儿来了,小宝宝对着秋叶张开了怀抱,秋叶这个时候不想抱孩子。

    “闺女,饶了你娘吧,你娘这会儿不想动。”

    小女孩又听不懂秋叶这是什么意思, 看秋叶不动就哼哼唧唧了起来。别看人家才出生没多久, 如今不到一岁,但是秋叶相信小孩子绝对能够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 知道此时此刻该不该放肆, 该不该骄横。

    特别是林荣回来之后,秋叶就发现闺女的脾气是一天比一天大。这个时候刚哼唧了几句,林荣就赶快抱着闺女哄了起来。并且胆大包天的指责秋叶:“闺女想跟你亲近亲近的, 你看看你,抱抱她怎么了?”

    秋叶就有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林荣, 想当初这家伙从来不敢用这种口气跟自己说话。

    秋叶看过来林荣也察觉了, 但是人家一点都不惶恐:“我说的是放肆了一些, 不过你得好好想想,外边的事儿哪比得上闺女。你说是不是妞妞?”

    说完之后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小女儿,没想到这小丫头锲而不舍的对着秋叶张开了胳膊,想要抱一抱。

    秋叶这个时候不想动, 对林荣说:“我劝你别事事都顺着她,以后养成了这种要什么有什么的坏毛病可怎么办?咱们两个是会顺着她, 难道天下所有人都顺着她?你要让闺女早点明白一个道理:不是她张开胳膊所有人都会抱她的。亲爹娘对她亦是如此, 没什么东西是注定是她的。她这个时候可以跑过来抱住我, 但是我是不会去抱她的。”

    林荣听了秋叶这几分道理,觉得对于女儿来说确实不能百依百顺,不过他这会瞬间计划好了,往后黑脸的事让孩子她娘去做,自己唱红脸就行了。于是低下头亲了亲女儿,最后把小婴儿小心翼翼的放到秋叶的怀里。“行了,她年纪太小不会跑过去,我替她跑过来,放你怀里,搂着点别掉下去了。”

    秋叶收拢胳膊,把孩子抱在怀里。

    林荣看秋叶的表情,再想想刚才听到的话,忍不住嘴角抽了几下,随后转过头无声的笑了。

    “你想笑就当着我的面笑出来,别偷偷摸摸的。”秋叶叹了一口气,也觉得大狗子叔叔和富贵这一番合谋就显得特别可笑,“你说这种事说出来会有人相信吗?”

    明明很假的东西,秋叶怎么都想不明白,富贵是怎么想出来这个主意的。

    “应该会信吧。三人成虎的典故你是听过的,这种谎话多说几遍,大部分人都会信,除非是那些博古通今的人物。但是怎么说呢,这年头证伪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这一番说辞大部分都能信——和那些神神鬼鬼的传说比起来,这个简直真的不能再真了。”

    秋叶还是觉得这种事丢人。伪造历史,是多么不自信才能做出这样突破底线的事儿啊,难道有一个贵族的祖宗就那么有用?从此之后,受过的贫穷,吃过的苦,那小的比不能再小的格局和极度狭隘的气度就镶金边了?

    就像林荣说的,证伪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反驳,要拿出真是的例子,可是年代久远真实的例子也未必真实,所以秋叶能够想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会有无数的人因此打嘴巴官司。

    总之,这事儿绝对是富贵能做出来的,极其没底线没人品。

    而秋叶接下来的重点是要放在平了东边三郡。

    对于秋叶来说和东边儿泰阳的仗打的时间太长了,这样一直拖下去不利于后勤补给。还特别耗费钱粮。管着钱粮的金老抠已经三番五次的在秋叶面前暗示这一次作战耗费的粮草太多了。不过林荣回来了,过了年林荣挂帅出征,东方三郡拖不太久。

    接下来秋叶就把工作的重心从军事行动转移到了各地的治理上。如今天下形势趋于稳定,秋叶不着急渡江南下。

    稍微推迟几年,这样的好处一来是可以训练水军,二来是能够巩固北方。并且秋叶有计划要在这几年里面,把北方二十四郡全部巡查一遍。

    在这个冬天,秋叶就有目的的让老主管领导的文官队伍制定明年后年的发展计划。就在秋叶按部就班的治理北方的时候,大狗子叔叔祭拜了祖宗渡江南下。

    回到江南之后,大狗叔叔先去拜见富贵,恰巧这个时候东渠先生也在这里,大狗子叔叔就向富贵和东渠先生汇报了这一次的所见所闻。

    “这一次是在兰封拜见了大小姐,也见到了小公子和大小姐生下的闺女。小公子挺好的,颇有灵气。听说如今跟着那些侍女已经学了几百个字在肚子里。对答的时候也能看落落大方之态,衣服鞋履都是正正好,见了三次,每次穿的衣服都不一样。我也拉着他的小手看了,白嫩嫩胖乎乎的,握着挺有热乎气的。”

    富贵笑着点了点头:“既然他姐姐没亏待了,就不用把他接回来了。”随后转头跟东渠先生说:“我是知道秋叶的,那丫头刀子嘴豆腐心,就算是我们父女之间有什么不愉快,她也不会跟她弟弟过不去。”

    东渠先生点了点头:“这才是大家风范。”

    富贵就问大狗子:“见到了秋叶的那个女婿吗?也见到了她的孩子?”

    “都见到了,那位林将军倒是有一些恃才傲物,不乐意搭理人。看他身体确实不太好,人特别瘦。两颊无肉,脸色青白,我瞧着倒不像是一个长寿之态。他们俩的女儿我也见到了,如今白白胖胖的,只是年纪尚小,看不出什么来。”

    富贵点了点头:“这孩子想要显露峥嵘,最起码也得十几年之后了。”随后问大狗子:“你这一路上觉得江北恢复的如何?百姓是否安居乐业?”

    “如今北方已经完全恢复,属下从山阴上岸,山阴已经全部耕种。当地人数少,但是从外地迁徙了不少人来填补。经过山阴往北,路过庆安,转入平阳郡,最后进入了兰封,这一路上生机勃勃,称得上是安居乐业,虽然这两年未曾下雨。但是秋季收了庄稼之后,我们回程的时候路过武州转安庆,再从山阴乘船,看的出来他们在兴修水利,百姓踊跃参加。”

    东渠先生和富贵两个人对视了一眼。

    东渠先生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没想到大小姐手下有不少能人。让这些百姓们出工出力,却没有人逃走,这也是一种本事呀。”

    富贵却是心中受了不少震动。北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就把北方大地开发完了,每一寸土地都可以用来种粮食。只要北方的粮食能收上来,两三年之后就能积蓄力量渡江南下。

    富贵却有些不死心:“你这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这些好事,难道就没有一件坏事吗?”

    若说坏事倒还真的碰上了一件,“有,我们经过庆安的时候。看到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骂人。才知道这个老头以前是地主,后来地被收走了,夏天他们村里面有一户人家,这一家的男主人病了,结果这个老头主动带着金银去把这家人的土地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