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 我和渣爹争天下 > 我和渣爹争天下 第79节
    我反而觉得用电脑码字会更慢一些。

    第121章 夏茂秋收 九

    兄弟两个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 如果有特殊说明的时候,秋叶真的分不清楚谁是谁。

    平时倒是没有这个苦恼,因为廖安民不经常在西园, 但是秋叶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惦记着廖安民路上是不是安全,所以当听到有人说廖主管回来的时候,秋叶第1个想到的就是廖安民。

    好在确实是廖安民回来了。

    廖安民这次回来整个人被晒得黑黝黝的,他先是回到了西园,把廖家的人送回去, 把这件事办完了才来找秋叶。

    秋叶把所有的事情放到一边, 专心地听廖安民次一路的见闻。

    “这一路走过去,只觉得如今年头不好, 不是天灾就是人祸!”就这样一句话给这一次的谈话定下了基调。

    天灾这种事情真的是没办法避免, “如今越往北越是干旱,到了京城附近,那里不仅缺粮食, 更缺水。那里的百姓真的很苦,他们要到几十里地之外挑水, 而且那些水都是从地下深处挖上来的, 还有泥沙, 非常浑浊。

    就这样浑浊的水在家里面放一晚上,第2天洗脸洗洗脚就不用想了,就是人吃或者是喂家里面的牲畜都要节省着点。如果碰上家里面有壮劳力的倒还好,如果没有壮劳力, 连吃水都是一件大事儿。”

    秋叶听说京城附近有几处名山大川而且山里面多泉水。

    “不应该吧,北方, 特别是京城附近, 当时风水特别好。我听说皇宫里面吃的水都是从山上运下来的, 上好甘甜的泉水。如果要是按你的说法,那皇宫吃水也应该非常困难呀。咱们现在这位皇帝是一个委屈自己的人吗?恐怕早就想着迁都了吧。”

    廖安民叹了一口气,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人祸,京城附近确确实实有很多名山大川,山里面的泉水,哪怕是在大旱的时候,也会断断续续的涌出来一些。

    “山里面有泉水,和以前一样,驻扎在山上的那些太监们半夜就驱使着民夫把水装到水车里,在城门刚开启的时候就已经送到了京城,皇上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所以他起来的时候能够用得到上好的泉水,不管是洗头洗脸还是喝茶做饭,皇帝老爷是不缺水的。这是如今,真的是天下大旱,那些山里面的泉水也日渐减少,以前听说山上植被茂盛,到如今看上去光秃秃的一片。”

    说到京城里面皇宫的用水,也避免不了要提一些京城里面那些权贵们用的水。这些权贵当中有不少也是从山上拉水,但是现在山上的水越来越少,他们就已经打起了井水的主意。

    “京城百姓一般是在城中打井,一条大街或者一条小胡同,大家共用一眼井。但是这些井也是有区别的分甜水井和苦水井。京城那些大人们已经把甜水井霸占了,穷人也只能用苦水井里面的水。尽管这样,但是京城里面的水越来越少,恐怕过不了多久,连那些普通百姓用水也成了一个难题。”

    这也仅仅是吃水一方面。

    “其他的事情更多,先不提各个地方,有些人拥兵自重——”这个是真的没法提,因为秋叶就属于拥兵自重的豪强之一。靠着手中的人马不听管辖。

    但是秋叶和外边的那一些混蛋们有着天然的区别,秋叶是绞尽脑汁想要把自己手底下这一亩三分地给治理好,外边的那群混蛋只想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全然不顾别人的死活。

    廖安民接着说:“先不说这些人是否诚心诚意治理地方,单说这一些人当中产生了很多毫无意义的攀比,我们这一路上路过两处州郡,当时那些叛军首领占领了这些地方之后就开始斗富。”

    秋叶当时没有听明白,赶快问了一句:“你说什么?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吗?真的是互相比财力?他们都是叛军首领,当初就是因为没吃没喝逃难逃出来才成了叛军,怎么可能?我明白了,肯定是劫掠地方了。”

    很多事情是能想象的,秋叶不想再听这些人乌七八糟的事情,和这些人计较真的是降低了自己的身段,秋叶是要把眼光放到天下的人,目前对于秋叶来说最大的战略目的就是进入京城,到时候实现改朝换代的目的。该朝换代不仅是秋叶的想法,也是长生老母的遗愿,无论如何秋叶都要实现这个愿望。

    “就不用说那群人了,我都知道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货色,不如说说京城吧,京城的那些大人们如何?皇帝又是如何的?你们在街上探听到了什么消息吗?”

    说到这个廖安民能汇报的就比较多了。

    “自从太后去世之后,这位皇上就放浪形骸,以前也仅仅是在酒色财气上下点功夫,听说自从这位皇上年纪大了之后,又开始迷恋炼丹长生了。”

    秋叶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到了一个王朝末年,就感觉很多地方的“妖魔鬼怪”一下子冒了出来,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哪怕就是会出现一个挽大厦之将倾的英雄也未必能够把风雨飘摇到处漏水的这艘大船给带到岸上。

    秋叶知道如今王朝就是一艘破船,可偏偏这艘破船又遇到了暴风雨,本来还能在水面上飘一阵子,现在有了暴风雨,连飘的机会都没有了。无论是各地的叛军还是各地的灾荒,以及这么多年吏治不修遗留下来的问题和京城各方势力的博弈,这个王朝真的是没有延续下去的必要了。

    “咱们这位皇上最近是在和那些道士和尚们研究怎么长生吗?”笑死了,天下根本就没有长生不老的事情。

    “对,听说从去年开始,这位皇帝就开始怕死了起来。各种妖魔邪道一块冒了出来,有些人给这位皇帝讲的都是一些偏门左道,比如说吃丹药,比如说双修。说到最后一个我出京城的时候,听说皇帝下旨,要天下进献美女。”

    这就是一个昏君啊!按道理来说这个昏君现在年纪也不大,在40岁左右。他当皇帝了30多年,好歹也该学会如何做一个皇帝了,怎么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皇帝也就这样了,听说先帝当年倒是有几份明君的样子,没想到儿子是这样的。既然皇帝已经有了昏君的样子,那么身边的这些大臣们还有几位愿意为天下登高一呼的。”

    秋叶始终相信天下有忠臣在,哪怕是这个昏君身边有了那么多小人,但是总要有那么一两个忠臣的存在在想尽办法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江山,要不然这个王朝根本没办法维持下去。

    这种人一般被称为救火队长或者是裱糊匠。秋叶对于这一类人非常感兴趣。

    廖安民想了想,还真的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和皇帝有点血缘关系,只不过血缘已经比较远了,属于那种远宗的宗亲。

    “这位大人和皇家有点血缘关系,快要出五服了,听说小的时候家里面过得也挺艰难的,父亲去的早,寡母费尽心思把他拉扯大。在广场大约有20多年,只是如今他也不敢再出来做事了。”

    为什么呀?

    “说到底是这些皇子们大了,都非常忌讳这位大人,觉得他这个时候想要谋朝篡位。毕竟都是一个家族的,这位大人越是有本事,越容易让这些皇子们猜忌。”

    “叫什么名字?”

    “国姓,名字是文鸣,朝中称呼他为鸣公。”

    秋叶需要这个人的所有资料,“哪怕是外边有人编的段子也要收集过来。”

    廖安民答应了一声廖安民对于收集消息传递物资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多了,所以想要收集一个人的全部信息简直是手到擒来。

    除了打听朝廷里面这些权臣和宠臣之外,廖安民还打听了那些武将们。

    “如今这些将军们个个脑满肠肥,能打仗的都没办法说得上话,说得上话的,都是一些不会打仗的。关于那一些军中派系,属下也派人特意打听了一下。

    他们这群人讲究一个推荐。

    就是说想要进入朝廷担任四品官以上的武职,必须要有人推荐才行,最少需要三位正在朝廷中做官的武将推荐才能批准。四品以上已经是一些郎将杂牌将军和真正统帅各路大军的将军了。这一个规矩,也不知道当初目的是什么,但是到了今日便成了各家军头交换利益的手段。属下特意去查了一下,四品以上的武将很多都是父子。”

    听着这一次好像军队已经没有了战斗力了,或者说这军队早就不是朝廷的了。大军已经完全成了一个交换利益的工具。

    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让秋叶心头有些欢喜,毕竟纸糊的对手容易打败。同时也让秋叶理解了当初为什么先太子登基的时候大军并没有支持太子,扶着太子夺回皇位。仅仅靠一个后宫嫔妃和一个将军的勾结就能将一个小娃娃扶上皇位,否定了正统的继承人。

    原来一切已经在推荐制的制度下埋下了祸根。

    等到廖安民离开后,秋叶让人找来了周莲。

    周跟着秋叶一起进入了北郭县,因为周莲也算是受到过正统的文官教育,所以现在给金山老主管打下手。

    秋叶趁着下午散步的时候,把周莲叫了过来,“老主管跟我说了,说你最近一段时间表现的很不错。”

    “老主管心胸宽阔,而且也肯提携我们这些年轻人。”周莲说这话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感激金山老主管。毕竟周莲的申请在这一群人里面有些尴尬,周莲当初是被当做家族继承人细心培养,家族覆灭之后在这里虽然大家没有多说,但是亚里山觉得自己和俘虏没什么两样。周莲就不主动的参与到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里面,也刻意与老主管保持了距离,避免有人说自己想要架空老主管,或者想要在某个圈子里面拉帮结派另立山头。

    所以当老主管发现了周莲的才能之后,就特意把周莲带在身边。秋叶已经看明白了,老主管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已经用实际表达了想把周莲培养成自己继承者的想法。

    目前老主管没有明说,秋叶也没有多说其他人也冷眼旁观,至于周莲能不能顺利接上老主管的位置,那就要看周莲自己的表现了,就目前来看周莲表现的踏踏实实,稳扎稳打,除了他的出身之外,既然只能称得上是完美。

    前几天在接待齐公子的时候,酒宴上也不知道齐公子是喝醉了,还是故意这么说:“将来咱们要是能够坐天下,就周公子这样的才能绝对能当一个吏部尚书。”

    这话大家都没有接,就当是齐公子喝醉了。

    秋叶因为这一系列的事情,所以想和周莲经常聊一聊。能够从周莲的谈话里面窥视他如今的一些状态。

    “廖主管从京城回来了。我是从来没有去过京城,所以他跟我说的那些虽然能想象得出来,但是觉得也不过如此。你是去过京城的,我听见人家跟我说京城的那些人嚣张浪费很严重,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啊?”

    “是的。就拿他们的饭菜来说,一条长了十几年的鲟鱼,送到了厨房,只抽中间的那一根筋,这一根筋也只能炒一盘菜,可是人家的一顿饭需要几十盘菜,都是天南地北的山珍野味,这些菜的材料只有更刁钻没有最刁钻。像是那种世家闺女们,每次吃肉的时候只吃小牛肉或者是只吃某个部位的肉算不得奢侈。”

    秋叶真的是无法想象这种穷奢极欲的生活。

    “真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呀。”

    等秋叶把这句诗背出来之后,周莲看了一眼秋叶,“不是属下给您掉书袋子,写下这首诗的人,您觉得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当然是一个体恤农夫的人呢,要不然写不出这样的诗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还有另外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首诗都是同一个作者,写得如此的深刻,秋叶还记得自己上辈子小,到时候最先会背的就是这两首诗。

    当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中的长辈,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让秋叶不要浪费粮食,一定要节约。

    可是周莲却让秋叶意识到,写出这样诗的人未必真心是一个怜悯农户的人。

    “写这首诗的人是李绅,但是这个人最喜欢吃鸡舌,一盘鸡舌头要杀掉上百只鸡。当初刘禹锡去他家做客,看到李绅这样豪奢的生活,忍不住赠诗一首,‘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除此之外这个人治下的百姓纷纷逃离故地,并且此人在家里面豢养私妓,渔猎美色,做官的时候又做了很多冤假错案,以至于死了之后子孙三代不得入仕途,后人对他的评礼也不过是‘酷吏’二字。

    李绅和如今京城的那些大老爷们何其相似,唐朝覆灭也不过是200多年,当年有刘禹锡看不惯李绅,还能写下一首诗。李绅最后的报应也落到了子孙身上,可是如今呢,如今京城的那些大老爷们仍在逍遥法外。京城外边儿饿死了流民无数,京城里面整日吹拉弹唱。

    不瞒您说,我少年的时候去过一趟京城,那个时候的京城虽然有宵禁,但是夜里站在墙头上向着四边看,那些权贵之家一晚上灯烛辉煌。昔日大唐好歹有个盛世,出过好几位文治武功的皇帝。可如今咱们这个朝代呢?这些皇帝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前朝的,这些大臣也没有一个有唐朝文臣那样的骨气。人家都说盛唐气象,盛唐气象!然后两个朝代,相差的也太大了。”

    秋叶听到周莲讲李绅的故事就已经在心里面觉得悲哀了,杜子美的话很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同样是唐朝之后秋叶觉得自己经历的大宋文官踩到了武官的头上,以至于最后80万禁军就跟纸糊的一样。可现在这个朝代呢,这个朝代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导致成了这个样子?

    可惜了,秋叶发现自己不能清楚的分析一个朝代灭亡的各方面原因,只能归结为土地兼并税收无法满足朝廷的治理成本。

    这两条理由显得简单粗暴,秋叶还想起来了,自己这会儿把周莲叫出来一块聊天,除了聊聊京城的奢靡享受之外,还是要聊一下京城的那些武官们,毕竟当初周莲他们家和驻守在山口的那群武将有接触。

    “这些事儿咱们以后再聊,我今天把你叫出来,其实想问问你外边的那些武官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当年世宗皇帝特意下旨,说是凡是四品以上的武将都要去讲武堂学一学兵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年那些武将们都是大老粗,不仅不懂得兵法,连大字都认不得一箩筐。带兵的时候也没有那种爱兵如子的意思,轻则打骂重则能打死人。

    当时设置讲武堂的目的也是想让这些粗人多少知道一点儿维持体面。所以,根据当时驻守的远近,让这些四品以上的官员推荐同袍来讲武堂。这个推荐制度是要让这些将军们错开时间,所以就给了他们自由,让他们自行决定某些人在某段时间进入讲武堂内学习兵法。后来这一制度渐渐的就变了味儿了。军中高官把家中子弟塞进大营里面,随后再找几位同胞,把家中的这些后辈们推荐到了讲武堂。

    又因为有世宗皇帝的旨意,凡是四品以上武将,没有去过讲武堂的都不许履任。所以那一些有推荐资格的人渐渐的把持了讲武堂,本来设置讲武堂是一番好意,没想到最后却成了这个样子。”

    “就没有皇帝要把这一项给废了吗?”

    “后人怎么能推翻前人的旨意呢?”周莲就看了看秋叶,秋叶一来是年纪小,二来是半路出家,三来是对于尊敬祖宗这件事和别人有着一点不同的看法。周莲相到秋叶和巫马富贵之间的恩恩怨怨,就忍不住想要对天长叹。

    这父女两个真的是脑后生反骨,果然是亲父女两个。

    “圣人们都说要为尊者讳,而且子不言父过。哪怕是很多人都知道这一项规定出了问题,但是不得不看着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秋叶忍不住摇头叹息。

    “这真的是读书读傻了的。”

    “不能这么说。”

    秋叶转头看了看周莲,心想难不成是想和我辩论一下?

    “正好咱们今天有时间,周莲,我问你当年尧舜禹他们住的宫殿如何?”

    周莲就觉得秋叶这是在捣乱呢,“只可惜我生在了现在,没能见过尧舜禹三位先王。”

    周莲的意思就特别简单,我又没有亲眼见过,我怎么知道他们当年住什么样的宫殿,更何况这中间相差了几,千年就算是翻书,也不一定能找得出来呀。

    “算我这个例子举得不恰当,那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我记得有书上说,当年纣王做了一对象牙筷子,他兄弟看了之后忍不住嚎啕大哭。说这就是亡国的征兆,这一个事应该是读过吧?”

    有这样一个故事,周莲点了点头。

    “当年也不过是一双象牙筷子而已。纣王用了,臣下就担心他沉迷于奢侈享受。如今象牙筷子是什么金贵的东西吗?别说是皇宫里面了,就是一些富商家里面也用得起。我再给你举个例子,要不然你觉得我举纣王的例子不恰当。汉朝时候只能皇家或者是各地的藩王有资格用玉,他们觉得玉能沟通天地同时因为开采雕琢非常难,所以市面上流传的也比较少,造成了物以稀为贵。汉朝时候更是三令五申,如果一旦发现有百姓用玉,直接按照律法处置。可如今凡是读书人,身上要是不挂一件玉,大家都看不起他。更别说那些女子头上戴的胳膊上挂的裙子上压的......玉你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不再是物以稀为贵。是不是现在的这一些普通女子只要有那么一两件玉饰,就能像汉朝的公主那样尊贵呢?

    我说了这么多,举了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跟你说。祖宗都已经随时间过去了,那些荒唐的或者是英明的决定已经过时了。该往前看了。”

    第122章 夏茂秋收 十

    自从上一次聊天后, 最近秋叶在考虑是不是要把眼光往外看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以前像是一只弱小的小兽,担心外面精彩的世界步步杀机, 所以一直悄悄的自我壮大,等到过了一段时间,略微有点视力了,就想要伸出爪子去探探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