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 我和渣爹争天下 > 我和渣爹争天下 第49节
    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并不顺利,在还没有开始执行, 全县都在按照规定开始组建校舍的时候。就有人专门跟秋叶说过一些具体的实施障碍。

    “您也知道, 咱们这里穷人多富人少,父母的养了好几个孩子,哪怕是咱们不收钱, 但是在那些当爹娘的看来,把孩子送过来也完全是浪费时间, 没必要。特别是那些女孩子, 女孩子六七岁都已经开始干活了, 什么洗衣服做饭喂鸡鸭照顾弟弟妹妹......”

    秋叶点头,这确实是很实际的问题。如果有免费的先生教这些孩子们读书,当爹娘的肯定会把家里面的孩子送过来,这些孩子只限于男孩子。

    不管是学着打算盘做生意, 还真的念几本圣贤书,男孩子只要把本事学会了, 将来肯定有机会把爹娘和这个家庭往上拉扯一把。

    从古至今都觉得女孩子早晚是人家的人, 所以不会在女孩子身上有什么投资, 再加上很多人觉得女孩子也不能继承香火,所以女子的地位永远都不会比自己的兄弟们高一点。

    秋叶除了想给自己储备人才之外,也想给女生们一个向上的希望。

    她跟自己身边的这一群官吏们说:“一年有四季,四季有冷热。太极分阴阳,有黑又有白。那些读书人常常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所以读书这种事也应该有男有女,这是上天都同意的事儿。可是直到现在,女人都在后院里面打转。从前朝武周开始到现在,女人完全有机会可以和男人一起在朝堂为官,当初帮着武则天称量天下的上官婉儿,难道不是女人吗?所以读书这件事不分男女。”

    大家都是当年在老母手下挣扎过的,虽然如今神女看上去好说话人也比较和气,但是能被老母挑中继承衣钵,在很多人看来神女也不是能糊弄的。

    实际上经过老母几次大清洗之后,这里面还坚持着女人不能抛头露面的蠢货已经没了,留下的这些在女主的治理下战战兢兢了这么多年,又碰上了第二位女主,所以不会在秋叶面前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

    虽然这些人觉得教女孩子完全是一种浪费资源,但是既然秋叶提出来了,下面的人想办法把这件事落实了。

    “神女,我们倒是有些想法,让这些女孩子们读圣贤书有些不切实际,她们将来很少有人能走入朝堂,顶多是出去做个女掌柜或者是女账房,再不行用在现在学的这些东西往后管理一家老小也用得上。

    所以应该交给她们一些算盘,纺织,烹饪,裁剪。这样做的好处一来是能让她们学会一技之长,二来就是他们的父母也能接受她们出来学习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

    没错,他们给女孩子定的时间是半天的时间,因为其他半天时间是要给这些孩子们做家务的。

    秋叶没有反对,不可能让这些孩子们一天几个时辰坐在屋子里面风雨无阻的读书,除了每天让他们学习半天之外,在那些农忙的时候还是要放假的。

    这样的学校其实更像是一种扫盲班。

    老师除了那些胡子一把的老书生之外,女孩子们的专业课老师实际上是从村里面选那些巧手的女人教一些裁剪或者烹饪的学问。

    秋叶看到下面拿出来的计划书考虑了很久。虽然心里不满意,但是秋叶心里面清楚,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如今能有这样的规划,下面只要能够落实,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了。

    “你们说的非常对,也说得非常好,但是我要说一句,咱们既然要干这个活了,就要干好,不能愧对良心。如果谁要是在这件事上出了纰漏,我是绝不会轻饶。还有就是课程方面要做一点调整。不管是男女必须要学会算数和诗文。”

    秋叶把课本拿出来了,关于文学方面,周莲读了很多书,过年期间大年初一和初二被秋叶催着把一些给孩子启蒙的文章挑出来,加急印刷。

    而秋叶自己把四则运算以及乘法口诀这些东西编撰成了数学教材。又找了几个会打算盘的婢女,跟她们商量了一天,编撰了算盘教材。要求十岁以下的孩子不管是男女,必须会四则运算,乘法口诀,和算盘口诀。

    这两种教材加班加点的印刷出来,从西源县送到各地。让秋叶头疼的是现在是一斤十六两。半斤八两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秋叶很不习惯,等着将来如果自己有一天能当皇帝了,一定要把16两一斤改成十两一斤。

    这也算是宏图大愿了,毕竟统一度量衡这件事儿也仅仅是秦始皇干过,秋叶要做的就是把统一后的度量衡加以修改。

    其实在巡查途中,教育是一方面,水利又是另外一方面,巡查的队伍当中有很多老头子,秋叶特意为他们配备了马车,就是为了查看各地的水利设施。

    秋叶还特意去了一趟大江边上。

    现在天气有些热了,等到再过一段时间二三月的时候,大江上的冰就要融化裂开了,一旦冰河开,河水推着大块大块的冰挤到岸上,容易把河岸挤变形,一旦变性之后就容易开口崛起,到时候又是一场春汛。

    所以水利的事情不得不防。

    秋叶沿着大江走到了漫水县,刚刚进入漫水县境内,就发现这里的人还没有过正月已经开始了提前耕种。

    刚拿到土地这些人兴致高涨,大部分都是一家老少整整齐齐的在地里面劳动。有些是先把土地翻开,有些是一个冬天攒了不少的粪,这时候开始送过来撒在地里。

    巡查的马队经过的时候,在地里耕种的不少人拖家带口的在路边欢迎,大老远的跪在冰凉的烂泥里面迎接。

    秋叶对这种场景总是不习惯,尽管不习惯,每次路过的时候总是要停下来亲自下马将这一些人扶起来。

    秋叶以为这一次和以前一样,把他们扶起来温言安慰几句,让他们接着耕种就行了,没想到这一次有一个小姑娘一反常态的冲了过来。

    “神女,他们说您要招女孩子在身边。你把我带走吧,我什么活都能干,我会洗衣服还会做饭,晚上还能看着灶。”

    这让秋叶有些意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忍不住看向周围的人。“这是谁家的孩子?”

    其中一个老者出来,“这是我们村的一个孩子,叫做二妞,上面还有一个姐姐是个哑巴,他爹死了,他娘改嫁了,改嫁的时候说她姐姐是个哑巴命苦,把她姐姐带走。她被留给叔叔婶子了。”

    这姑娘也是一个苦命的人,据说三岁被留下来,现在已经八岁了,经常被婶子当成丫鬟,连堂弟堂妹都能欺负她。

    根据这里老人家的说法,说当初在端木家还没有倒台的时候,他婶子就想着把这姑娘养一养,养的水灵灵的卖到端木家去。

    前些日子分田地,这姑娘自己也被分了一份,结果被她婶子霸占了。

    这一路走过来,秋叶已经遇到了好几起拦路告状的事,告的都是有人侵犯女子财产。有的是婆家联合村里侵占寡妇的,有的是侵占孤女的。

    只不过上一次处理这种案件的时候,那个孤女已经成人了,但是现在眼前的还是一个孩子。

    要让这个孩子自己耕种一亩多地实在是难为人家了,所以人家婶子到时候也有理由说这是替孩子耕种的,他们也出力了,把那些收成里面多余的据为己有也是应当的。

    像这样的案件不需要秋叶亲自审理,自有手下的人替他把这样的事情处理的利利索索,但是处理完之后这个女孩子怎么办?而且,这个时候提她的天地被侵占这件事,光是扯皮都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过这孩子看着倒是胆子很大,秋叶觉得好好的教一教,以后倒是能跟着自己跑腿。

    前不久香香出任自己面前的女官,已经不再照顾秋叶的生活了。而现在陪伴自己的这一批婢女总有离开秋叶的时候。所以这个女孩子带回去也不是不行。

    “二妞是吧?这个名字不好听,”秋叶站起来看着周围的景致,如今已经是春天了。雪开始融化,小草从雪下面已经冒了出来。“你以后就叫做春雪吧,跟着其他几位姐姐学着做事儿,等到你长大了就到我身边来。”

    这件事并不是什么大事,秋叶派人把春雪送回去之后,带着人又走了几处地方,只是到晚上秋叶不想听到的话题又冒了出来,有人询问秋叶是不是想要着重培养那个叫春雪的丫头。

    秋叶当时没有听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仅仅说了一句春雪看上去比较机灵,如今香香的年纪大了,以后免不了要嫁人生子,在她休产假或者不方便的时候,要有人替香香管理一些事情的。

    恰巧在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年轻一点的管事说:“神女将来免不了也要孕育子嗣,到那个时候,若是不能视事又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经过这大半年的经历,秋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的问题出现的时候要赶快解决,不能拖,拖的太久容易出事。

    第83章 听闻

    秋叶讨厌人家追着自己问这些话, 理智上理解,但是情感上她不想安排后事。

    她不给一个具体的说法,而是一副很诚恳的样子:“你说的也是我忧心的, 可是老母把这一番基业交给了我,我不能随便找个人交出去。必要找一个合适的人,这件事我一直上心,片刻之间找不来合适的人,但是这事儿我会一直暗暗留意的。”

    这话说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只要神女心里面有数就行。

    这一晚上, 秋叶失眠了,她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睁眼到天明。她确实不想找一个接班人, 也确实在现在找不到合适的。

    这种被催着指定接班人的状况真是令人讨厌。

    如果狠心一点,让他们推举,然后再收拾他们。这法子自己会玩儿, 但是目前正是势力发育的关键时刻,不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内耗上, 老母说过的话秋叶还记着呢, 若是有人在自己背后推了一把, 立即斩杀干净!

    如今还没有人敢推着自己,秋叶松一口气,毕竟不用杀自己人,真是太好了。心里还想着, 你们以后乖乖的,大家都会相处的很愉快, 要是不乖, 只能有一些人先去追随老母了。

    早上她洗了脸, 还没开始吃饭,坞堡派来的人信差已经飞马送信来了。

    “神女,坞堡七位管事联名送来的急信。”

    秋叶立即接了过来,这信上说星苑的使者来了。北郭县的巫马昭已经调集了大军,在边境蠢蠢欲动,星苑县的刘家希望西园能救命。

    下面是几位管事各自的意见。

    坞堡内部分为七处主坊,有六位管事统领。

    负责印刷坊的管事除了给老母印刷封建迷信的图册之外,还包括给坞堡内的孩子们印刷书册,如今负责教育这一块。给出的意见是作壁上观,等着北郭和星苑打起来了,出兵夺回被北郭占据的两个镇子,顺便再吞一口北郭的肥肉。

    负责组建坊的管事职责是训练辅兵,在秋叶看来,他们更像是战争年代的后勤保障团队。在太平年间管着维护坞堡指点西园的建房建城工作。在作战的时候,这是专门督造军械的特殊部门,制造的军械除了难度很大的弩车外,像是攻城的云梯,要求辅兵们就地取材,同时也要熟练修补战场缴获的兵器铠甲......这处的主管反对出兵帮助星苑,理由很简单,辅兵们需要休养生息,刚经历一场大战,辅兵们也累的够呛,重要的是如今军械也不够完备,过年期间大家都没干活,片刻之间让他们去哪儿拿出最少上万数量的弓箭刀枪出来给大军用。

    接着是钱粮坊的管事,他也反对出兵,原因是他们的仓库里没粮食了。这位管事是个老抠,每次从仓库里拉粮食比割他的肉都疼,在他的嘴里仓库里已经没一粒粮食了。过不几天全体都吃不上饭,到青黄不接的时候,请神女带着大家一人一根打狗棍一只破碗上街要饭去......他就是反对粮食出库,如果能从其他地方弄粮食做军粮给大军用,这位是不反对打仗的。如果能从其他地方拉粮食充实他守着的库房,这位能双手双脚的赞成出兵。

    汇通坊的职责是做生意,如今又兼顾着打听各处消息的重任,还有就是尽可能的往西园扒拉人才,廖安民是他们的管事,他如今不在坞堡,他的副手在坞堡内代行职责,作为一个副手,他的意思是出不出兵请神女自己拿主意。

    稽盗坊负责各地的治安,王大有是他们的主管,他们也不插手,只要他们负责的地方不乱就行了。

    太平坊,名字很太平,但是坞堡的大军就在他们的管辖下,这里没有主管,以前归老母调度,现在归秋叶调度。秋叶不在,根据上一次大战的具体情况,在秋叶不在的时候,负责节制大军的就是林荣,但是林荣的身体很差,而且轻易不发表意见,也不和那些将领们接触,所以太平坊也是听从神女调遣。

    最后是治栗坊,这不是管着种地的,负责耕种收获的是钱粮坊,这处的具体职责和吏部一样,它管理着三县的官吏,其实它真正的名字是治理坊。,至于最后为什么成了治栗坊了,秋叶也不清楚,这处的管事给出的意见是支持出兵。

    三弃权,两赞成,两反对。

    秋叶把信收了起来。

    原本的计划是秋后作战,秋后作战的原因是秋收加夏收之后粮库丰盈,也能抽调出壮劳力做大军。如今马上就要春耕,抽不出太多的人手,要是误了春耕会影响到秋收。

    但是也不能不出兵,如果不出兵,很可能坐视北郭县吞了星苑。

    吞了星苑倒是没什么,只是把对手养的更壮了。自己那亲爹不是一个吃素的,要是自己稍微虚弱一点,就立即对自己下手,灭的一干二净。

    秋叶心里盘算的是如何少出兵甚至是不出兵能吓唬住富贵,让他老实一年。

    想到这里,她让队伍接着巡视,她带着人飞速的回到坞堡,尽管是紧赶慢赶,但是回到坞堡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秋叶没有先见星苑刘家的使者,而是召集手下的管事们来商量事儿。

    在此之前,秋叶先召见了周莲。

    当初富贵成亲的时候,星苑县刘家和均县的钱家关系不错,秋叶想问问他们两家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因为钱家遭难的时候刘家是没有出手援助的。

    周莲来的很快,他最近也在养伤,好在他的伤比林荣的要轻,如今养了几天有效果,不像林荣那样子,似乎一口气喘不上来能立即去见阎王爷。

    周莲很客气,而且也很恭敬。

    “不染来了,快坐,这几天伤势好点了没有?”

    “多谢您关心,好多了。”

    “看你气色很不错,果然好多了。坐吧,我中断巡视回来的原因想必你也知道了,我想问问,你们家和刘家是世交吗?”

    周莲摇摇头,“不是,是带了点亲戚,我祖母和那位刘县令的母亲是堂姐妹,我叫刘县令表叔呢。”

    “那关系挺近的。”

    周莲摇了摇头,“确实很近,但是我祖母和那位老太太的关系不好。

    这是周家早些年的事儿,我祖母的父亲当初是一肩挑两房,娶了两个妻子,分别为两房传递香火。刘县令家的老太太和我祖母名义上是堂姐妹,实际上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妹。只是这两房明里暗里的斗过,我小时候听舅爷爷说过他父亲偏心,不少好东西都给了另外一房。真真假假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祖母和那位刘家的老太太不来往是真的。这么些年钱家和刘家倒是来往一些,虽然看着挺热闹的,但是并不亲切。”

    周莲还说,刘县令家里有几个儿子都不成器,刘家却是大家族,家主的位置不是靠父子传递,而是靠本事夺取的。钱家是后起之秀,是最近三十年才富贵起来的人家,但是刘县令他们家一直富贵。

    “我舅爷爷一直说他们周家的老爷子偏心,单看给他们那一房安排的婚事就是如此。我祖母嫁到了钱家,跟您说,钱家是有底蕴,也就是书多,但是早几代人是真的甘于平淡,没攒下多少钱,不缺吃穿不假,但是想要更多的就没有了。

    星苑县一直一来就是产盐的大县,也就是这几年雨水不均他们才过的艰难一些,要是在太平年间,盐铁都是暴利。当初周家的老爷子是知道的,但是给那老太太安排了这么好的婆家,目的还是让他们那一房不缺钱花。

    整个星苑都很有钱。只是他们一直喜欢掩藏,给人的感觉是日子过的苦巴巴的,就是出门交际穿的都是破衣服,一旦提起盐,他们必定哭穷,说朝廷的盐税太高,煮盐晒盐都无利可图,经常说什么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实际上他们有一条山道专门走私私盐。据说已经有几百年了,朝廷那边也知道,但是不清楚他们的盐道在哪儿,而且为了保住盐道,他们也下了大力气去贿赂官员。

    刘家更是这些产盐大户里的头目,这条盐道实际上就在他们刘家的手里握着。我祖母的娘家因为两房一直在斗,刘家的老太太在几十年前拿钱给娘家兄弟罗织过我舅爷爷的罪名,所以我舅爷爷对刘家的事儿知道一点,那就是他们的盐道宽的可以过马车,是把大山掏空了的。”

    秋叶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以前还觉得刘县令一把年纪了还到处奔波太可怜,而且每次都是风尘仆仆的样子,人也很瘦,怎么看怎么让人同情,但是这回一想,盐商什么时候穷过!

    盐矿延伸到北郭县,只是大家不知道,当年在北郭的时候秋叶当初和朱大姐去山谷里背水煮盐,秋叶就觉得北郭是风水宝地,整个县产量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山区还有盐矿,这地方穷的掉渣也真的很稀奇了。后来才知道,把盐做成产业的是星苑县。

    秋叶原本是想拖着这件事,在北郭和星苑中间调停,没想到星苑竟然是个隐藏的富豪,她瞬间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