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谢大伯母。”顾蕴向她道了谢,思绪却已飞远了。

    方才那两个丫头必定都以为自己会挑中她们,却不知道因为前世的事,她有多厌恶她们,以致如今连想起她们的名字,都觉得恶心,又怎么可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再选中她们?

    她不仗着主子的身份,一开始便将她们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让她们一辈子都看不到出头之日,已经是她所能忍受的极限了!

    ☆、第四十三回 倒霉的太子(上)

    挑选完丫鬟,顾苒与顾芷被丫头婆子们簇拥着过来了。

    瞧得顾蕴也在,顾苒立刻扑了上来:“四妹妹,你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也不去我屋里找我去?我屋里好玩儿的可多了,走,我带你去!”拉了顾蕴便要往她屋里去。

    倒不是顾苒与顾蕴一日间便建立起了多深厚的感情,实在是素日里顾菁要帮着祁夫人管家,且比她大两岁,对她自来是严厉的时候居多,与她玩到一起的时候少,顾芷则拘泥于自己庶女的身份,也不敢放开了与她玩儿。

    惟独顾蕴,年纪虽比她小,却能放开了与她开玩笑,一看就是个有趣的,叫她如何能不对顾蕴另眼相看,加倍热情?

    眼见顾蕴被二女儿扯着身不由己的往外走,因人小腿短偏又走得太快,差点儿打了个趔趄,祁夫人忙斥道:“你这毛毛躁躁的性子,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改好!没见这会儿正热吗,你四妹妹才从饮绿轩过来已是晒了一回太阳了,你再拉了她往大太阳下走一趟,万一热坏了她,可如何是好?你要献你那堆乱七八糟的宝贝,只管让丫头回去取便是,犯得着亲自跑一趟吗?”

    说得顾苒吐了吐舌头,“是我一时没想到,娘您就别说我了,屋里这么多人,您也给我留点面子嘛!”

    祁夫人哭笑不得:“你还知道要面子呢!”命人给她和顾芷端绿豆汤去。

    一时汤来了,顾苒一边喝着,一边还不忘吩咐自己的丫鬟回去取她口中‘好玩儿的’去:“……把我的九连环七巧板什么的都取来,还有前儿舅舅送给我的万花筒也取来,四妹妹一定会喜欢的!”

    顾蕴自然不可能真喜欢这些小女孩儿喜欢的东西,可顾苒的热情却感染了她,等到顾苒那些宝贝被取回来并极力邀请她玩时,她便没有拒绝,而是做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与她玩在了一起,也算是重温了一回自己的童年。

    顾菁与顾芷一开始只是在旁边看着,后见二人玩得热火朝天的,顾菁再少年老成也不过才十岁大,顾芷就更小了,哪里经得住诱惑。

    渐渐便也与二人玩到了一起去,屋里一时间十分的热闹。

    冷不防外面却传来小丫鬟的声音:“侯爷回来了!”

    正含笑看女儿侄女们玩笑的祁夫人一怔,随即便忙下地穿鞋,迎了出去。

    果见一身朝服,热得满头是汗的顾准大步走了进来,祁夫人便上前屈膝见礼:“不是说今晚宫里有宴会,侯爷要当值宫中吗,怎么这个时辰回来了?”

    顾准一边往里走,一边解着朝服的扣子,不防却见女儿们都在屋里,只得暂时停了解扣子的动作,待女儿们给自己行过礼后,笑道:“今儿倒是热闹。”

    祁夫人跟进来笑道:“昨儿妾身不是说让蕴姐儿今日过来挑丫鬟吗,挑完后整好在妾身这里用饭。”然后吩咐顾菁,“带你妹妹们碧纱橱里玩去,也好让你父亲换件衣裳,凉快凉快。”

    顾菁忙应了,带着三个妹妹去了碧纱橱里。

    祁夫人方亲自服侍顾准换起衣裳来,一面压低了声音问道:“侯爷,可是宫里出了什么变故?”

    顾准沉声言简意赅道:“也算变故也不算。太子殿下今儿吐血了,太医都暗示皇上准备后事了,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断没有儿子都命悬一线了,老子与其他兄弟家人还大吃大喝的道理,所以皇上下旨,今晚上的宴会取消了,金吾卫不需要再加派人手拱卫禁宫,我自然就回来了。”

    听得只是太子吐血了,祁夫人松了一口气,道:“太子殿下自来体弱多病,不过吐血却是头一遭,也难怪太医要让准备后事……那我们岂不是也该预备起来了?”

    一旦太子薨逝,那便是国丧,寻常百姓家尚且要挂白布白灯笼以示哀恸,何况他们这样的勋贵人家,故祁夫人有此一说。

    顾准点头道:“是该预备起来了,这也正是我要与你说的,好在我们家本就才办了丧事,一应东西都是现成的,倒也便宜。”

    顾蕴在碧纱橱里竖着耳朵听至这里,倒是很想插嘴说一句,他们口中那位太子殿下眼下且死不了,总还有五年时间好活,他们不必白忙活。

    却也知道这话断断说不得,且也没有必要说,遂三缄其口,继续做专心状看起顾苒与顾芷翻花绳来。

    原来顾蕴方才见顾准急匆匆的回来,第一反应与祁夫人一样,便是宫里莫不是出了什么大变故?半是出于好奇,半是出于对一切人事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放心的习惯使然,顾蕴立刻竖起了耳朵。

    好在碧纱橱并不隔音,顾蕴又有意竖着耳朵,这才会将顾准与祁夫人的对话听了个七七八八。

    不由在心里默默为那位倒霉的太子殿下掬了一把同情泪。

    虽然对方是大邺的太子,国之储贰,全天下一等一尊贵的人物,本该轮不到顾蕴一个小小的侯门千金同情。

    奈何这位太子的经历,实在由不得人不同情他。

    当今皇上登基时只得十岁,为拉拢朝臣,十四岁便大婚迎娶了其时首辅宗大人的嫡长孙女为后,后又陆续纳了不少重臣的女儿或是孙女为妃。

    然而后宫佳丽三千,却一直到皇上二十五岁时,也没有谁生下过一儿半女!

    也就是说,皇上百年之后,这大好的江山没准儿只能交到旁人手里,而非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了,换了哪个男人遇上这样的事,能不糟心?

    那十来年里,据说整个大邺后宫上头的天空都快被缭绕的烟雾遮得看不见了。

    原本该是每三年一次的选秀,也不再是三年一次了,改为了一年一次,由太后和皇后亲自掌眼,但凡瞧见身形是那等好生养的女儿家,不管其人出挑不出挑家世又拿得出手拿不出手,一律充进后宫;素日皇后听得哪家母亲好生养的,只要家世清白,也要将其女儿抬进宫里,只要能为皇上生下孩子,别说皇子,纵是公主,那也是大邺的有功之臣!

    ------题外话------

    太子殿下:尼玛以为终于可以出场了,原来根本不是直接出场,只是侧面出场,作者你过来,本殿下保证不打死你!

    作者:哼哼,胆儿肥了啊,竟敢威胁起你妈来,当心老娘让你100万后再出场,看谁狠!

    太子殿下:不要啊亲妈,嘤嘤嘤,我再也不敢了,你就原谅我一次,快点让我出场,求你了,呵呵呵……

    作者:看你态度还算尚可的份儿上,好罢,考虑一下尽快安排你出场。

    ps:那天无意点开了一个文《皇上请驾崩》,还不错,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哈,o(n_n)o~

    ☆、第四十四回 倒霉的太子(下)

    饶是如此,后宫里依然半声儿啼声都没响起过。

    宗皇后急得都要火烧房顶了,她自个儿没有也就罢了,后宫那么多妃嫔都没有,偏她男人还是皇上,天下至尊,谁敢说问题出在皇上身上?别说说了,连想都不敢往那上面想,所有的坏名声就只能由她背着担着,——可以说皇上都没有她着急。

    万幸天无绝人之路。

    就在皇上百般无奈之下,已打定了主意要自自己兄弟的儿子们中,挑一个最好的来过继了,皇上所有的侄子们也都正摩拳擦掌之际,皇上一次酒后在御花园无意幸了一名莳花宫女。

    幸一名宫女本不是大事,关键两个月后,这名宫女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宗皇后知道后,大喜过望,忙亲自翻了彤史,见其上果然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于御花园幸莳花宫女一名”,越发喜得无可无不可,忙忙遣人分头去给皇上和太后报了喜。

    她自家则立时越级晋了那宫女为嫔,后皇上又给赐了封号“慎”,阖宫都称慎嫔。

    这可是天大的殊荣,要知道宫女晋封,依照祖制得从最低等的更衣一级一级逐级晋封,嫔却是正五品,宗皇后一下子就给那宫女升了六级,皇上还亲自赐了封号,帝后有多看重其腹中的胎儿,不言而喻。

    自此宗皇后便将慎嫔养在了自己坤宁宫的偏殿里,看得眼珠子似的,什么补便吃什么,慎嫔每日睁开眼后什么都不必做,连洗脸水都是宫女给捧到床边,这么个补法儿,到最后一个月时,慎嫔是想下地都因身形太臃肿下不来了。

    如此直至破水,慎嫔足叫了一整日一整夜,好容易才将孩子给挣了出来,她自家却血流不止,只有进气没有出气了。她心里其实一早便知道自家此番是活命无望的,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瞧了孩子一眼,见孩子生得白嫩肥壮,放下心来,立时便咽了气。

    皇上与宗皇后看重的原便只是慎嫔腹中的孩子,慎嫔的死对他们来说根本无关紧要,不过追封了个贵嫔,再下旨以妃位之礼下葬也就罢了,转头便喜笑颜开的逗弄起来之不易的独苗苗来。

    皇上不但亲自为儿子赐了名叫“承川”,原还想叫“承乾”的,是太后说怕名字起得太贵重了小孩子家家的压不住,这才退而求其次改为了承川,也是继承大邺山川的意思;直至这小婴孩儿满月,不顾宗亲们的劝谏‘小孩儿家家皇上疼得太多,万一承受不住’,又下旨册了其为太子,端的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全天下独一份儿的尊贵!

    只可惜,好景不长。

    太子承川众星拱月的长到三岁,先是皇上自来便颇宠爱的贵妃有了身孕,紧接着,就连宗皇后也有了身孕,二人相继平安的为皇上诞下了二皇子与三皇子。

    这还不是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待二皇子与三皇子出生后,后宫其他妃嫔也相继有了身孕,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便为皇上又添了十来位皇子公主,真个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皇上与后宫妃嫔们倒是一举彻底洗刷掉了不育不孕的恶名,太子承川却一夕从天上掉到地下,处境一日难似一日,第一个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便是曾经将他捧在手心里疼爱的宗皇后,宗皇后如今有了亲生儿子,还是皇上的嫡子,自然觉得太子承川碍了她儿子的路。

    与宗皇后一样觉得太子承川碍眼的,还有贵妃,贵妃想的是,连一个卑贱宫女生的儿子都能做太子,她儿子凭什么不能,皇后的儿子是占了嫡,她儿子还占了长呢!

    二人自此便开始明争暗斗起来,你儿子叫承乾,我儿子便叫承稷;你父亲是首辅又如何,我父亲还掌着大邺大半的兵权呢;你执掌凤印又如何,皇上不一样下旨要我协理六宫?

    不过二人再如何明争暗斗,再如何视太子承川为眼中钉肉中刺,明面上都轻易不肯动他,册封太子的诏书毕竟是昭告天下了的,那太子承川便是正统,他死在谁手里,谁便是罪人,傻子才会出这个头,让敌人坐收渔翁之利呢!

    也所以,太子承川处境虽险,到底还是磕磕绊绊的长到了如今十一岁。

    当然仅靠着皇后与贵妃互为犄角形成的夹缝,太子承川还是长不到如今的,他能长到如今最关键的原因,却是他自六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自此便体弱多病,好几次都差点儿病死过去。

    为了养病,他甚至连历代太子的居所东宫都没搬进去,反而一直住在乾西五所最偏远的一个院落里,以致大邺的文武百官对这位太子大多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譬如顾准,虽因是拱卫皇城的金吾卫的同知,天子近臣,时常就要出入皇宫的,却至今也没见过这位太子殿下。

    前世这些事因涉及到皇家,并没有谁敢公然议论,但私底下却是说什么的都有,顾蕴自然也有所耳闻,她自己便是久在内宅沉浸之人,如何不知道太子承川所谓的体弱多病,显然大有文章,前世他不就在五年后“病死”了吗?

    后宫说穿了,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内宅而已,皇后就是主母,其他妃嫔就是妾室,寻常人家便有的妻妾嫡庶之争,到了皇家,只会变本加厉,断没有真正妻妾一家欢的可能。

    不过这些事离顾蕴实在太遥远,此生也不大可能与她扯上什么关系,她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心里为那位倒了八辈子霉的太子殿下摇一下头掬一把泪,仅此而已。

    很快顾准换好了衣裳,也到摆晚膳的时间了。

    祁夫人让人过来请了顾蕴姐妹四个过去。

    因是中秋佳节,虽然昨日已吃过团圆宴了,桌面上依然很丰盛,顾蕴见自己面前摆的都是自己爱吃的菜,不由对祁夫人心生感激,不管祁夫人拉拢她是为了什么,她的确感受到了来自她的善意。

    顾准素日难得见顾蕴,今日见了,自然要多问几句,得知她如今一切都好,也就放下心来,率先举了箸。

    大家寂然饭毕,祁夫人还要留顾蕴赏月,顾苒也拉着她不放,嚷嚷着:“你今晚索性别回去了,就跟我睡多好。”

    顾蕴却因想到了母亲,心情低落下来,哪有心情留下看他们一家其乐融融,推说自己困了,并一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祁夫人见状,便也不再留她,命金嬷嬷亲自提了灯笼,送了她回饮绿轩。

    ------题外话------

    一开始想女主一下长大三年的,所以说太子三年后死,后来觉得这样女主还是太小,于是改为了五年,可上一张我修了一直到现在都没过审核,真是醉了,大家记得以五年为准哈,上张我会联系编辑尽快改的,么么大家,(^_^)

    ☆、第四十五回 人选

    回到饮绿轩,顾蕴透过半开的窗户望着天空那轮明月,发起怔来。

    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她本来该与自己最亲的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

    可她最亲的人母亲已经走了,父亲她则不打算再认,祖母更是她的仇人……想来想去,她竟与前世一样,仍是孤家寡人一个,真是可怜又可悲!

    不过,比起前世的无亲无故,这一世她好歹还有外祖母与舅舅舅母们,他们都是真心待她好,把她当手心的宝,舍不得让她受一丝半点的委屈。

    这般一想,顾蕴心里总算好受了些,也不知道这会子外祖母与舅舅舅舅们在做什么,是不是正坐在院子里,吃着月饼瓜果在赏月说笑呢?

    想到外祖母,顾蕴不免就想到了前世外祖母的大限是在十月,也不知道这一世因为自己的重生,外祖母能否多活几年?看来自己得尽快写封信让人送去保定府,提醒一下舅舅舅母们多注意才是。

    当然,也得给外祖母写封信,让她老人家知道自己就算如今处境还好,毕竟离可以出嫁还得十几年,谁知道这十几年里会发生什么事,自己可离不开她老人家的看顾,让她有所牵挂,哪怕生病了,想着自己,也无论如何要撑过去才是。

    这人最不能泄的便是精气神儿,一旦精气神儿散了,人也就垮了,纵然华佗在世,只怕也是回天乏术。

    想着,顾蕴又想到了父亲。

    此番之事,父亲固然受到了惩罚,可比起母亲的死,父亲只是受了几句恶言,挨了几记拳头而已,纵他们母子不得已赔了她五万两银子,也有祖母挡在前头,真正头痛肉痛的也是祖母,于父亲根本不痛不痒;便是彭氏的由妻变妾,也只是于彭氏不亚于灭顶之灾,于父亲却是自己的女人还在,自己的孩子也还在,得实惠的还是他。

    等母亲的孝期一过,他更是少不了要续弦,照样坐拥娇妻美妾,照样儿女成双,享尽齐人之福天伦之乐……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顾蕴原本的打算,是待五年后,无论如何也要搅黄了父亲承继显阳侯的爵位和侯府的家产,让他再别想像前世那样体面荣耀,而是一辈子只能看兄长或是侄儿的脸色过日子。